二、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目标和原则
到2035年,我国关于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目标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二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三是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一方面中有一句很关键的话,就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重点在“共同”,“共同”的主体是14亿中国人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达到富裕、都拥有富裕水平的收入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缩小。
“富裕”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物质富裕;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那么怎么来衡量富裕?衡量富裕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衡量,一个是数量指标,一个是生活品质指标。从数量指标来看,富裕数量指标是一个动态的、比较性的概念,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基尼系数等数据来测算国民富裕程度。从生活品质的指标来看,高品质的共同富裕是从生存的需要不断地提升到品质的需要。
那么,什么是共同富裕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个体现在收入、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文化、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等各个领域都要有从指标、数量、质量方面的明显进展、质的提升与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显著增强,集中体现到幸福指数、人文发展指数等方面。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是下面八个方面:
一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出,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二是要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突出表现在拥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
三是要始终坚持共享发展的理念,推进全民共享。共享发展是人人共享、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要推进全民共享,使人民群众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建设成果。
四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始终牢牢把握公平正义这一个尺度,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民生权益,努力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五是要优先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必须符合国情。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目标的公共服务政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为中国特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与鲜明特色。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走我们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也有能力建设比资本主义国家更能使人民享有美好幸福生活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六是要坚决兜牢民生底线,要充分发挥社会政策的托底功能。坚持全覆盖、保基本、聚焦困难群体,围绕民生短板,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始终守住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这一民生底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