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李良|北大红楼:孕育伟大建党精神的活水源头(7)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伴随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沿海城市率先迈出对外开放的步伐。1979年4月,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提出,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必要的自主权;允许在深圳、珠海和汕头举办出口加工区。中央对此表示支持。1980年8月,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短短几年间,深圳、珠海这些昔日落后的边陲小镇,迅速发展为活力四射的崭新城市,创造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

港澳回归是洗刷中国人民百年耻辱、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里程碑。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为了使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中国政府与英国、葡萄牙政府进行了多轮艰苦谈判。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国政府声明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

抗震救灾是党和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战胜风险挑战的壮丽诗篇。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科学、果断决策、沉着应对,迅速组织起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全国人民患难与共、同心协力,人民子弟兵舍生忘死、冲锋在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我们党迅速制定灾区灾后恢复重建计划,用两年多时间完成了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并动员全国力量,实行对口支援,使受灾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群众的生产生活大大超过了灾前的水平,创建了灾后重建的人间奇迹,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历史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交出的一份满意答卷。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使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升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政治高度,采取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省、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近1.6万亿元,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带领群众攻破一个个贫困堡垒,筑起一道道防返贫的堤坝。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书写了新时代最动人的脱贫故事。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在这里,我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抗击新冠疫情是中国人民在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的英勇壮举。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华大地,也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及时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医务工作者白衣为甲、逆行出征,人民子弟兵奋勇当先,科研工作者顽强拼搏、忘我攻关,广大党员勇于担当、恪尽职守,与全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用责任和担当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堤坝。通过精准防控,中国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在个位数以内,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进而又接连打赢几场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歼灭战,取得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战“疫”中,346支国家医疗队毅然奔赴前线,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我们党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产生活,我国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显示出强大的修复能力和旺盛的生机活力。

打造绿水青山是我们党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庄严承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针对社会经济长期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2020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0%。“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正在逐步重现,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塞罕坝造林、毛乌素治沙等百姓受益、国际点赞的生动范例不断涌现。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积极贡献者、时代引领者。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真理之光与理想之光交相辉映,奋斗精神与不负人民相辅相成,展现着一个政党的恢宏气象,照亮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天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经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必须继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共产党人红色血脉,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生动实践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奋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点此浏览课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