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张志坤:【家长课堂】让青少年敬畏生命与热爱生命(3)

张志坤:关于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的问题,学校和家庭应该达成共识。但若学校的理解和家庭的主张不完全一致,就有可能会产生一些教育上的矛盾或分歧。那么孩子处在中间,就会是一种比较混乱的状态。所以,我们要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互动。正如学校里流行的一句话叫“让孩子站在正中央”。

现在的小学教育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原来是学科化教育,就是让孩子学好各学科;现在是面向儿童的教育,就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原来,我们注重知识和能力;现在,我们拓展了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注重挖掘教育的本质。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表示,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他认为,生命教育不是一种教育模式问题,而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我们要通过生命教育来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法,使我们的孩子幸福生活,健康成长。

主持人:这两天,我看到一个案例。有一个美国亚裔家庭,父母对女儿的学业要求非常高,女儿也争气,多才多艺,获奖无数。可在这个女孩上八年级的时候,这一切发生了转折。当时,她一直想作为学生代表在八年级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却没能如愿。受此影响,她的学习成绩直线下滑。于是,为了在老师和家长面前继续保持“优秀”的形象,她便编造了很多“成绩”和获奖证书,甚至连她考上大学也是假的。直到24岁的时候,她的问题遮掩不住了,开始一点一点暴露出来。而她为了继续保持“优秀”的形象,召集四五个人袭击了父母,她的母亲当场死亡,父亲重伤。即便这样,她的父亲仍然表示非常爱她,不会说对她不利的事情。

对于这个案例,我们要反思一个问题:我们爱自己的孩子吗?我相信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爱错了方式,就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问题,正如案例中的那个美国亚裔家庭发生的悲剧。从关注过程还是关注结果的角度看,有时候,我们对结果的关注远远超过对孩子情绪和感受的关注。那么长此以往,孩子的自我评价机制没有建立,只能靠外在的评价来形成一种自我认知,这样就存在很大问题。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帮助孩子通过外在评价建立起一种稳定、健康的自我评价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张志坤:孩子为什么会把外在评价作为自己的评价标准?他自己是谁?他有没有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古希腊德尔菲神庙的石碑上刻着:“人啊,认识你自己。”从哲学意义上说,就是对人的存在有一个自我认知和自我理解。那么,为什么孩子在面对外界评价崩塌时甚至不惜自我毁灭?这实际上体现出自我认知和自我理解的欠缺。而生命教育在这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比如,通过一些活动,让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画画自己,让三、四年级的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构造以及器官,让五、六年级的学生认识自我,这些都是帮助孩子感知自我、接纳自我。每一个孩子都要正视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不能把别人的评价当成自己行与不行、好与不好的标准。所以,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有一种使命,就是让孩子不断深入地认识自己。可以说,自我存在意识的建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以后生活是否会幸福美满。

王楠:对于“我是谁”,我也深有感触。我们家长应该做孩子背后那双有力量的手,主要是帮助孩子往前走,而不是推着孩子往前走。而且从生命教育角度,我们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拥有幸福力。一个孩子若是不幸福,当他面对挫折时是没有战胜的信心的。家长是不可能保护孩子一辈子的,所以,我们要通过生命教育,让孩子认识自己、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让他在自己的生命里发光。而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主持人:通常,我们家长都会夸赞大眼睛的孩子漂亮。那么,小眼睛的孩子呢?家长要帮助孩子提升对自我的认知,让他知道小眼睛也是有特点的,塌鼻子是很可爱的。这样,孩子就知道如何悦纳自己。

说到这,我们来谈一谈校园霸凌的问题,我们要教会孩子如何与别人相处,更要分析孩子遭遇霸凌的原因。张教授,如果孩子在被欺负了之后认为是自己的错,是自己的问题导致的。那么从同伴交往的角度,我们学校和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重构认知,尤其是对错误的认知,让他不要为别人的错误买单呢?

张志坤:从生命教育角度来说,敬畏生命与热爱生命是一个层次递进的关系,有其内在逻辑。首先,我们要敬畏生命,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是奇迹。不但人有生命,小猫小狗,一草一木皆是生命。那么,如何让孩子去认识呢?说教不行,要参与、体验。如果有机会,家长带孩子去观察花花草草的生长过程,让他认知花草的结构、形态、气味等。比如,我参加过一个有关生命教育的体验活动。活动中,孩子们亲手种下一粒苜蓿苗种子,然后呵护它成长,每天都会去关心它,还像妈妈一样说:“宝宝,你长得这么快啊,你是不是渴了?你是不是饿了?”去跟它对话。如果孩子没有这种体验,不知道一个生命来到世界有多么的不易,那么他欺负别的孩子,打人一下、骂人一句,也不会觉得自己错了。

另外,在霸凌事件中,有这样几种孩子比较容易被欺负。第一,特殊的孩子。这种特殊性主要有:一是智力上的特殊,就是学习及其他各方面都不太好;二是身体上的特殊,比如身体弱小;三是交往上的特殊,就是性格孤僻,没有朋友;四是形象上的特殊,就是打扮的不是很干净利落。所以,我们的家长和老师要多多关注这样的孩子。

主持人:我听到两个观点,一个是健康的底线,也就是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伤害自己的身体。另一个是生命的底线,也就是你的生命不属于你,属于所有爱你的人,所以无论何种情况,你都没有权利放弃生命。张老师、王楠,你们怎么看?

王楠: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对的。作为一个个体,我们生活在一个有爱的环境下,你的生命受到大家的关心、关注。另外,要不断提升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认知,因为每个生命都要对自己的一生负责。

张志坤: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生命不应该就“只是我的”,而是处在一种社会关系当中。比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不能轻易地伤害自己,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

生命教育的核心是生死问题。要让孩子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我们家长可以通过家中变故让孩子知道生命的历程与意义,学校通过一些科普教育活动,让孩子了解人的生老病死、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及古人对生死选择的认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对此,老师要找好切入点。

主持人:这里有一个重要的点,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是深爱他的。这是指引他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光。我们要不断向孩子表达一种无私的、温暖的情感——爱,这会成为他日后面对挫折和挑战的力量。

各位家长朋友,今天话题主要涉及生命教育的含义,分析孩子漠视生命的原因以及导致的一些问题,探讨学校和家庭开展生命教育的方式方法。在此过程中,我们只打开了生命教育的一角,更多内容还需要我们持续的思考和探讨。

今天的主题探讨就到此结束。欢迎大家收看。谢谢。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点此浏览课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