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的高水平对外开放(5)

摘要: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我们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为“十四五”时期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是实现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综合来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经验。

中国把握新的历史机遇,运用数字技术,裂解传统产业、传统业态和运行模式,促进了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网络直播销售等商业模式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比如,直播带货的主播,一天销售额能到一个多亿,这在过去的传统经济条件下是很难实现的。产业链数字化的发展需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力资本的投入,且随着产业链数字化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将作为关键的生产要素。推动激活生产要素,不仅包含劳动、土地、资本、技术和管理,还应包含数据。数据同以往所有生产要素最大的不同在于其解决了生产要素的稀缺性问题。比如,在消费数据的时候,不仅不能使其损耗,还增添了新的数据。新的数字技术的发展,对全球化的治理体系、治理规则、治理标准和治理制度变革形成迫切需求。全球的分工及比较优势格局将被重新定义。

2021年1月,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在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时表示,未来10年,中国经济增长将持续占到全球增长的30%。这相当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产出的总和。伍德克认为,从人均GDP来看,实际上,中国经济增长轨迹跟日本、韩国差不多。中国其实处于起步阶段,因为改革开放才40多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贡献全球经济增长的30%外,在某些领域,中国增长占全球的比重更高。对全球企业来说,这意味着巨大的发展机会。伍德克引用了一句美国俗语:“如果你不在餐桌上,你会在菜单上”。所以,欧洲企业必须在这里、在中国,才能参与进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真的需要中国继续开放、保持开放,这样才能让欧洲参与中国的发展机会,成为中国的平等伙伴。”那么,欧洲企业对持续投资中国持何种态度?伍德克说,中国欧盟商会有1700多个会员,覆盖中国9个城市。10年前,欧盟商会做过一个调查,问会员企业是否考虑离开中国?当时,20%的受访者有这个想法。欧盟商会在2020年2月份又问了这个问题,那时正是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比较严峻的时候,这一次只有10%的受访者考虑离开。伍德克认为,未来几年,欧洲公司都会继续深耕中国市场,这一点不会改变。  

当下的时代,全球化或者是贸易自由化正处在湍流之中,每天都会经历各种前所未有的变化。在目不暇接的变化背后,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结构性变化。一开始,我们用“黑天鹅”来解释各种意想不到的变化,最终,我们不得不接受了“天鹅也是黑的”这样的“常识”。围绕欧亚大陆的棋盘已经形成,中、美、俄、德四方之间的互动结构已经显露出来。相比于当年美国所谋划的“大棋局”,今天欧亚大陆的棋局已经大变,美国不是运筹棋盘的“局外人”,而是已经入局,棋手和棋子已经难以区分,每个大国既是棋手也是棋子,在复杂的对弈中形成了我们依然不知的“棋谱”。有的人形象地把数字技术带来的新世界叫“同步混合云”,用中国传统的话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二、中国深化对外开放的历程与新举措  

对外开放,既是我们对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取得成绩的一个重要认知成果,也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瑞士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的题为《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中指出:“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远不敢到大海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总有一天会在大海中溺水而亡。所以,中国勇敢迈向了世界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呛过水,遇到过漩涡,遇到过风浪,但我们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这是正确的战略抉择。”

(一)中国深化对外开放历程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到1989年,中国开启了以沿海开放为重点的探索起步阶段。我们先开放4个经济特区,而后又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1988年,又设立海南经济特区,变成了5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形成了由点到线、连线成片的开放格局。经济开发区的设立,一方面对外开放,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对内开放,吸引其他地区的人到本地来投资。

第二阶段是从1990年到2000年,对外开放纵深推进。1992年,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新区成立,到现在已有19个国家级新区。比如,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青岛青西新区等,这些新区的GDP约占本市产值的三分之一,而且树立了改革开放的新典范,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第三阶段是从2001年到2012年,全方位对外开放阶段。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当时,很多人对中国的加入存在顾虑,认为会对我们国家的产业造成重大冲击。现在看来,当初的担心没有发生,反而提升了中国产业在世界的竞争力,提高了中国产业的创造力,让中国和世界紧密相连,融入了世界贸易体系。

第四阶段是从党的十八大召开开始至今。先是设立了上海自贸区,而后又设立了广东、天津、福建等多个自贸区。2018年,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构建国际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

(二)中国深化对外开放新举措

中国经历了从保税区到自贸试验区的发展历程。从最初设立保税区,到后来设立出口加工区、跨境工业园,在保税区的试验和发展,不仅为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奠定了基础,也为强化中国在世界自贸体系中的竞争力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又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国家级顶层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连亚太经济圈,西连欧洲经济圈,顺应时代需求,为沿线国家提供了一个具有较高包容性的合作平台,把中国同各参与国的利益结合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特别是在铁路方面,中国建立了义新欧、渝新欧、郑新欧等中欧班列。

这几年的实践证明,“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为中国改革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新动力和新引擎,也为世界经济复苏、各国合作发展和全球治理改革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探索出了与各参与国发展规划的深入对接模式。“一带一路”建设逐步实现了战略对接、优势互补,把中国梦同各参与国人民的梦结合起来。比如,“一带一路”建设同俄罗斯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土耳其提出的“中间走廊”、英国提出的“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等发展战略实现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得到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和强烈支持,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采纳了“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内容。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通,增长才有力。“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合作也在进一步深入。“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建立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促进资金融通。这几年来,中国同“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和国际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一些项目提供了贷款;中国同中东欧“16+1”金融控股公司也正式成立;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设立了“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专项贷款。这些举措都进一步推进了各参与国的金融合作,促进了资金融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要把金融看作重要基础设施。

“一带一路”建设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提出要将“一带一路”建设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一带一路”建设承载四方面功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共同发展的追求;对和平安宁的期盼;对文明交流的渴望。

“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沿线各省份的对外开放。开放不仅包括对外开放,也包括对内开放。中央确定了两个核心区:一是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二是福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各地区也有不同的功能,比如东北、内蒙东部、北京、天津,是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沿海城市主要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广西发展“三大定位”是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云南是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新疆是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的基地。

马克思是早期的世界市场论者。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么描述,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整个世界相互往来、相互依赖,并要求我们继续扩大市场开放。

我们要不断激发进口潜力。中国有14亿多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全球最大,市场规模巨大、潜力巨大,前景不可限量。2019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出席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合作 命运与共》的主旨演讲,他强调,“中国市场规模巨大、潜力巨大,前景不可限量。中国老百姓有一句话,叫作‘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在这里我要说,中国市场这么大,欢迎大家都来看看。中国将增强国内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建设更加活跃的国内市场,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为世界经济增长扩大空间。”我们在新的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不仅要解决“走出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引进来”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将更加重视进口的作用,进一步降低关税和制度性成本,培育一批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扩大对各国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进口。中国将推动进口和出口、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贸易和产业协调发展,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中国主动扩大进口,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共同发展的长远考量。中国将顺应国内消费升级趋势,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增强,培育中高端消费新增长点,持续释放国内市场潜力,扩大进口空间。

我们要持续放宽市场准入限制。中国将进一步降低关税,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打断了供应链的连续性。这时,黄埔海关率先改革,推出海运口岸24小时智能通关模式。总体来说,中国真诚地向各国开放市场,持续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进一步精简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提升投资自由化水平。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表示:“中国正在稳步扩大金融业开放,持续推进服务业开放,深化农业、采矿业、制造业开放,加快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开放进程,特别是外国投资者关注、国内市场缺口较大的教育、医疗等领域也将放宽外资股比限制。预计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

我们要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指出:“中国将加快出台外商投资法规,完善公开、透明的涉外法律体系,全面深入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中国将尊重国际营商惯例,对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中国将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坚决依法惩处侵犯外商合法权益特别是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显著提高违法成本。”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各国都应该努力改进自己的营商环境,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能总是粉饰自己、指责他人,不能像手电筒那样只照他人、不照自己。”金融的便利化、一体化水平,以及作为全球基础设施的功能,越来越重要。未来在贸易、移民甚至资本流动方面的区域化现象也将比较普遍。  

我们要把自贸区打造成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中国将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差别化探索,加大压力测试,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中国将抓紧研究提出海南分步骤、分阶段建设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加快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进程。这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将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取得了哪些成就?以上海为例,上海自贸试验区建立不到五年时间,便以十分之一的面积创造了浦东新区四分之三的生产总值;以上海市五十分之一的面积,创造了上海市四分之一的生产总值。上海自贸区实现了可探索、可实践、可复制、可推广等四方面成就:一是确立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为重点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二是确立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管理制度;三是确立符合高标准贸易便利化规则的贸易监管制度;四是确立适应更加开放环境和有效防范风险的金融创新制度。

我们还把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推向了一个全新的探索阶段——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指设在一个国家(地区)境内、海关管理关卡之外的,允许境外货物、资金自由进出的港口区。对绝大多数进出港口的货物免征关税,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中国香港、新加坡、鹿特丹、迪拜都是比较典型的自由贸易港。以新加坡为例,从一个毫无本土石油资源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国际石油贸易中心之一、亚洲石油产品定价中心,这是新加坡充分利用马六甲海峡海上石油通道枢纽,实现的能源战略突破。新加坡还通过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取得了技术创新优势。虽然新加坡的自由贸易程度在全球名列前茅,但是新加坡成功的秘诀不是无关税,而是技术创新。新加坡在1989年就推出了贸易管理电子平台贸易网(TradeNet),通过连接网路串联海关、税务、安全等35个政府机构的服务与管理,为企业提供单一窗口,提升贸易便利与监管效率。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