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生态> 正文

陆小成:北京市“双碳”工作的进展、成效与战略思考(4)

二、北京市推进“双碳”工作的主要难题

尽管北京在2022年才提出具体的碳达峰实施方案,但是北京早已提前部署、持续推进碳减排工作。北京提出的碳中和的时间为2050年,比全国的目标提前十年。北京重点从能源结构转型、产业优化升级、低碳技术创新、低碳制度改革等多方面入手,为率先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坚实基础,但仍然面临较大挑战,存在发展难题和短板。

(一)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

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科技创新,节能减排本质上就是科技创新的过程,所以要大力发展低碳技术,推动低碳技术创新。我国绿色低碳领域的关键性技术取得显著突破,但还存在许多“卡脖子”的技术瓶颈,低碳技术发展和支撑能力建设的短板效应明显。以清洁能源技术为例,大部分核心技术掌握在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发达经济体中,比如光伏电池、太阳能光热发电、锂离子电池隔膜、地热能发电等核心技术。

(二)传统能源消耗占主导

北京能源消费总量持续攀升,能耗强度大,这是制约“双碳”工作的重要难题。“十四五”期间,北京传统能源能耗强度大、比重高,但可以预见,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和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加速构建,北京的能源利用效率会逐步提高,传统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会持续下降,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会持续增加。北京作为能源紧缺的超大城市,本地可再生能源开发、资源禀赋相对不足,导致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比例相对偏低,主要依靠外省输入,比如电力大部分来自内蒙古。

(三)产业碳排放强度大

“十四五”期间,北京加大了能源结构转型,加快降低产业和生活能耗水平,大幅降低碳排放强度。尽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仍存在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刚性需求,能源消费总量及碳排放强度基数较大,制约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企业净零碳排放压力传导到能源的供应端。大多数单位都有用电量的“下限”,比如一些工业企业需要24小时运转空调。为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北京市经济、能源、产业等部门要在30年左右的时间里加速转型,且还要保证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能源转型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巨大。

(四)交通和建筑领域的碳排放强度大

北京市建筑与交通领域的能源消费量占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超过七成,且呈现增长态势,有效控制该领域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和难点所在。

从交通领域来看,交通领域的碳减排一直是世界性难题。经过多年的减排降碳,发展绿色交通,北京交通碳排放总量增速由“十一五”时期的10%下降到“十三五”时期的4%,其中交通行业的碳排放已经在“十三五”时期实现“减量发展”,也出现了碳达峰的迹象。但要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就要从每年4%的增速转变为-10%的年降速,而且负增长的拐点需在“十四五”时期出现。

从建筑领域来看,建筑物已成为碳排放的重要来源。据统计,北京90%的碳排放集中于8.93%的土地面积上。城六区的能源消费总量为2893.3万吨标准煤,占全市的约4成;全社会用电量为551.43亿千瓦时,占全市的一半多。

(五)生活消费的碳排放强度大

生活消费是刚性需求,北京作为超大城市,人口基数大,生活消费带来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较大。一方面,市民对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接受程度较低,甚至有人仍然将高消费、高排放、高污染视为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涉及环保领域的社会组织力量式微,社会影响力不强,社会资源参与度较低,一定程度上制约北京低碳生活方式的转型。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赵苇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