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如何深刻影响人类发展史(4)

摘要:共建“一带一路”,深刻变革了近300年工业文明形成的以海洋为主的世界格局,形成了海洋经济和陆地经济齐头并进、共同发展、互联互通的新格局。目前,正在进行和将会形成的互联互通格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形成了陆、海、空、网、冰五位一体发展的空间布局;二是形成多维度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发展的新格局;三是形成以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民心相通作为重要基础的三位一体共建“一带一路”的联通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世界庄严承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之后,第二年就向全世界宣布,我们在“一带一路”的相关国家不再进行煤电发电项目,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因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有2/3以上是贫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有一部分国家是靠煤发电,所以,既要在“一带一路”中给这些国家带来发展机会,又不能使这些国家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这两者的平衡或者这两者的均衡度的把握非常重要。中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做出的承诺,从2016年开始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新增项目中再也没有一个是煤电项目。我们和沿线国家加强了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建立了“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标,“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成立了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我们还和相关国家签署了50多份生态环境保护文件,与28个国家发起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并且实施了绿色丝路使者计划,为120多个共建国家培训了3000多人次的绿色人才。

2021年10月,中国发布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了加强与共建国在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领域提高境外项目环境可持续性,打造绿色包容“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我们还帮助一些国家建设清洁能源项目,比如,匈牙利考波什堡光伏电站,黑山莫祖拉风电,阿联酋迪拜的光热光伏发电,十年来,我们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在共建国家的绿色低碳能源投资已经超过传统能源。

关于创新丝绸之路。这方面中国步伐越来越大,到2022年2月份,中国政府和84个共建国家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基础,支持联合研究项目1118项,在农业、能源、卫生领域启动了53家联合实验室,建立了31个双边多边国际技术转移中心,5个国家级技术转移平台,在联合国南南合作的框架下建立了技术转移南南合作中心,初步形成了区域技术转移协作网络。

关于网上丝绸之路。我们在2022年10月和17个国家签署了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合作备忘录,与23个国家签署了双边电子商务合作谅解备忘录,和国际电信联盟签署了加强“一带一路”框架下电信和信息网络领域的合作意向书,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建立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倡议,中国东盟智慧城市合作倡议领导人声明,推进“一带一路”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对接,在2017年、2018年还和埃及、卢旺达签署了促进电子商务、互联网+领域的合作,等等。

在创新丝绸之路和数字丝绸之路方面中国做了大量的工作。到目前为止,中国和共建国家已经建成了34条跨境的陆上光缆,十几条国际海底光缆。跨境陆缆覆盖到“一带一路”多个国家和区域,海底光缆建设速度也比较快,特别重要的是空中除了航线连通,北斗系统可以覆盖到全球230多个国家,应用产品120多个国家,和137个国家签署了合作文本,我们的北斗系统实际上比美国的GPS定位系统精度更高,覆盖面更大,传播的速率更快,据参加武汉数字经济论坛的一位院士讲,GPS定位系统是可以透视距离地面十米,我们的北斗卫星系统是五米,精度正好提高了一倍。

二、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最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第一,“一带一路”为当今世界贡献了独特的中国智慧,显示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大国领导人的胸怀和气魄。在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之前和之后,全球已经提出相关类似的建议50多个,在这之前大约是27个,在这之后也有20多个,特别是近几年美国和一些国家提出的B3W计划,全球基础设施伙伴计划,日本提出的日本和非洲的互联互通计划,日本和印度的互联互通计划,英国和印度的互联互通计划和美日印澳联盟等。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前,美国在奥巴马时期就提出了新丝绸之路计划,还有其他国家类似的计划。为什么“一带一路”得到占世界3/4的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的认同、响应、参与和协同推进呢?这是值得深思的。因为在当今世界人们感到困惑的问题太多了,世界到底是向何方去,是经济全球化,还是去全球化、半球化?是脱钩断链,还是紧密合作,相互嵌套?是和平发展还是冷战,甚至热战?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到底向何处去,我们应该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地球,人类的前途命运的方向到底是什么?这些时代之问、历史之问、世界之问、世纪之问需要回答。世界的发展赤字、和平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在急剧上升,到底怎么办?通过十年实践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以及后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这一系列中国声音、中国倡议、中国理念等,正在回答或将继续回答这些重大问题。共建“一带一路”从刚才几个方面可以看到,它符合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群众渴望发展的憧憬和期待,渴望和平的憧憬和期待,它适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可以引领人类文明的新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西方体制之外开创第三条道路,充分证明发展中国家可以实现赶超战略或比较优势战略,中国代表了发展中国家和从废墟上站立起来的贫穷国家要跨越发展的一种共同诉求。所以,共建“一带一路”和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使这些国家看到了中国发展的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十年的实践,使共建国家和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力量,我们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使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未来。我们走的这条道路崎岖,但我们走的是上坡路,上坡路必须是弯腰用力,必须是脚下要踩结实。这叫爬坡,爬坡比下坡难,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尽管艰难,共建“一带一路”也不容易,除了我们受到的误解,还有各种抹黑之外,我们也缺少经验,也确实在一些项目的论证、设计、风险防范、投资评估等各方面存在着很多的缺陷或者短板,但是,总的方向是代表了人类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什么叫世界级领袖?大国领导人需要具备怎样的素养才能成为世界级领袖?就是能够跨越一个国家的局限,从人类发展、世界发展、长周期发展、子孙后代发展这些视角,带领众多国家和人民寻求各个国家发展的最大公约数。所以,共建“一带一路”一不输出政治模式,二不输出债务,三不输出中国的困难,输出的是什么?输出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大国相处之道,是中国靠着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积累的巨大存量,包括市场存量、产业存量、人才存量、资本存量,通过互联互通,通过提高经济的连通性给世界寻找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

第二,“一带一路”通过十年努力已经形成了跨国际合作的基础框架和发展态势,构建了形成互联互通的全球性的平台与载体。比如,空间构建陆海空网冰;比如,基于古丝绸之路沿线的六廊六陆多国多港;比如,多维度推进相关领域的互联互通;比如,数字丝绸之路、能源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廉洁丝绸之路、开放丝绸之路,等等。1972年联合国环境会议发表的非正式报告指出,我们已经进入了人类进化的全球化阶段,每个人显然有两个国家,一个是自己的祖国,另一个是地球这颗行星。经过十年努力,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共建国家携手发展的跨国经济合作平台,成为让发展中国家少走弯路,多走通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驱动力,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新动能。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和共建国家携手共建3000多个重大项目,这些重大项目绝不仅仅是商业项目,而是让世界看到了一派前所未有的发展场景与景象。目前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已经占中国建交国的83%,已占到联合国成员的78%,中国对外投资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和援助项目已覆盖所有共建国,就是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本的151个国家。

第三,共建“一带一路”正在跨越不同文明、文化、人文和发展阶段的差异,开掘出对和平、繁荣的崇敬和越来越深厚的社会根基。“一带一路”之所以叫全球公共产品,它并不是中国投资、中国建造,而是中国提出这种理念,还有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给世界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与机遇,形成了更多的发展渠道和平台。共建“一带一路”跨越了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宗教文化的差异,弘扬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在这个意义上,共建“一带一路”与其说是“带”与“路”,不如说是中国文明中最重要的范畴“道”与“势”,中华文明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胸襟,不断吸收借鉴域外的文明成果,在漫长的历史中与相关国家书写了丝路画卷。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所以,在经济全球化遭受逆流的新形势下,共建“一带一路”代表着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第四,共建“一带一路”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多年持之以恒,并不断解决前行中的问题,共同推动这项伟大事业行稳致远。现在刚刚过去十年,十年做了这么多的事,取得了这么多的成果,也有很多的经验或教训,但是“一带一路”十年仅仅是开了个头,如果把共建“一带一路”比作万里长征,我们刚刚走完了第一步。所以,要有若干个十年,朝着一个方向共同努力,跨国经济合作的行动变成全人类各个国家的共识,提高经济连通性,实现全球互联互通,而不是互设壁垒互设障碍,阻断经济全球化,这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面前还有很大的挑战,但最大的挑战来自一些国家的霸权霸凌。

第五,共建“一带一路”是高水平开放,是制度性的开放,引领性开放,也是开放型中国和开放型世界连接的粘贴剂和桥梁纽带。共建“一带一路”是关乎人类命运与前途的开放性、创新性、历史性倡议,是人类发展史、世界发展史、中国发展史上的奇迹,也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事件。英国剑桥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指出,我们应该将“一带一路”视作一个随着世界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活跃机制。不管哪个国家推进互联互通,提高经济连通性都是好事,但是不要把它极化、政治化、武器化,实际上最终世界是要连通的,最终新型经济全球化是一定会再次连接的。所以,中国对世界,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有很强的连通性,兼收并蓄开放是我国自古以来中华文明的核心要义。

2022年,中国大陆和世界各国的货物贸易达到6.31万亿美元,形成了以共建“一带一路”为主体的开放贸易格局。中国的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现在在中国这个基础上,不仅中国要发展,要带动周边国家发展,也要带动全球的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发展,通过提高经济的连通性、通过互联互通、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应该成为世界越来越多的共识,也是美国之所以想和中国进行对抗性竞争,形成两个阵营、两套平行体系这个目标不能达成的一个根本原因,因为共建“一带一路”和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让人们看到了中国道路、中国理念、中国力量、中国信用。当然,中国自身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比如按照世界银行对于低收入国家最低生活水平衡量标准是人均每天3.2美元,按照这样的标准衡量,我国在摆脱绝对贫困不使一个人掉队的情况下,下一步就是要解决相对贫困,就要使人均能够达到3.2美元,要达到3.2美元还有多大差距?还有2.73亿人。所以,中国一方面还要继续解决自身发展中的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另一方面还要联合世界上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站在历史正确的一面,站在和平发展的一面,站在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贫困国家的一面,做世界和平、繁荣、发展、稳定的建设者、推动者、贡献者。

责任编辑:李颖

(本文根据人大重阳研究院讲座整理编辑)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