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单霁翔:文化的力量(4)

——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

但是,要想让故宫进一步扩大开放,一个前提就是要把古建筑修好。故宫博物院第五任院长郑院长做了十年院长,郑院长2002年一到故宫博物院工作,就启动了故宫整体维修保护工程,下决心用十八年时间,到2020年把故宫一千二百栋古建筑全都修好,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计划。比如,过去的武英殿还是当时的国家文物局文物交流中心在使用,在这家单位搬走以后经过修复,今天成为我们的陶瓷馆。西部最大的宫殿慈宁宫,当时还是国家文物局在使用,在这家单位搬走以后经过修复,今天成为我们的雕塑馆。郑院长在故宫的十年还做了一件非常伟大的事,那就是苦口婆心、锲而不舍地把当时故宫里的十三家外单位都请走了。

我们纠正了很多历史遗憾。1923年,一把大火把紫禁城四大花园之一的建福宫花园烧掉了,当时的内务府说是电线进了宫殿引发的火灾,但其实更多人相信是太监偷东西、纵火,为的是烧掉罪证。经过国家批准,我们复建了建福宫花园,使之成为故宫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大火烧掉的中正殿也得到了修复,成为故宫研究院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陈列展览的地方。我们还有一项使命,那就是收复被别人不合理占用的区域,比如紫禁城北侧的大高玄殿,原本是道教建筑群,于1950年借出,直到2014年才在人大、政协代表委员的呼吁下还回来,其中就有二十多处违法建设,耗时四个月才被专业性地拆除,经过维修后如今已对公众开放。

要想让故宫进一步扩大开放,我们还必须要做好一件事,那就是修好那些文物藏品。以《我在故宫修文物》里为古书画装裱修复的单嘉玖、为青铜器修复的王有亮等为代表的专家们,一生修复了很多国宝级文物,包括陶瓷、木器、漆器、乐器、家具、挂屏、象牙、螺钿、缂丝、唐卡、织绣、西洋钟表等,甚至到了退休的年龄还是坚守在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被《我在故宫修文物》的观众们誉为“男神”的王津,最擅长修复西洋钟表。十八世纪的西洋钟表经他之手,表针还能走得准,表盘上的水还会流、鸟还会叫,到点还敲钟。四十多年来,三百多台西洋钟表得到修复。《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映第二年,王津还获得了国际电影节的白金奖。这就是我们应当赞美的工匠精神。

今天,我们对待文物的态度应该更加科学,不仅要有传统工艺的支撑,还要加强科学技术的应用。我们对待不会说话的文物也应该像给人看病一样,先诊断、再修复。所以,我们建立了第一个为文物建的医院——故宫文物医院,建筑长度达三百六十一米,汇集了二百名文物医生,其实一半都是从事分析、检测、无损探伤并出具分析检测报告、提出治疗方案的科学家。国际文物保护修复协会把全球唯一的培训机构设立在这里,疫情前四年已经培养了三十七个国家的上百名文物修复人员。古建筑构件、文物藏品等进入文物医院后都会得到细心诊断,比如其生命历程、出土地点、需要保留的信息、金属成分、合金比例以及当前的“病情”、“治愈”方法等,然后形成一份权威诊断报告并送到修复专家的手里。我们也不断为这所医院添置相关设备,比如分子结构分析设备、三维打印设备、分析热性能或物理性能的设备等,使得文物修复水平如虎添翼。我们已经建立了23个科技实验室,形成了支撑数百种文物修复的平台。经过修复,一批批文物得以健康地从库房“走”向各个展厅、“走”进人们的视野。

通过环境整治、古建修缮、文物修复,我们终于实现了开放更多区域、举办更多展览的目标。2014年,故宫的开放面积首次突破50%,2015年达到65%,2016年达到76%,2018年底突破80%。过去很多竖着“非开放区、观众止步”牌子的地方在今天变成了展区、展馆、展场。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座古建筑——午门雁翅楼,有着上千平米的巨型空间,过去是不能开放的大库房,在我们将其中四十万件文物移交给国家博物馆之后,其空间得到解放,现在成为闻名世界的临时展厅,举办过来自印度、阿富汗、法国、卡塔尔、摩纳哥等地的各种展览以及我们的“紫禁城与海上丝绸之路展”、“千里江山与历代青绿山水特展”等,还在春节举办了“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的展览,期间每天有二至四万观众走入展厅。

从2014年开始,我们推开了故宫的一座座大门,比如隆宗门的打开意味着广阔的西部区域第一次对公众开放。西部区域过去住的是皇帝的母亲,其中有很多佛堂、花园以及规模非常大的慈宁宫。经过修缮,我们利用大规模的宫殿先后举办了五个雕塑展览,成立了故宫博物院雕塑馆,使上万件各个时期、不同材质的雕塑“走”出库房,恢复了作为文物的“尊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活起来”指的是只有进入人们的现实生活,它们才会变得神采奕奕;同时也只有让人们看到,它们才会得到更好的保护。所以,我们今天要修好它们,这也是我们的天职。我们开放了最西边的寿康宫,开放第一天就呼啦啦进来了很多年轻人,他们都说这是甄嬛住的地方。对此,我们还是要讲好历史,其实在这里住的最久的是乾隆皇帝的生母——崇庆皇太后。我们把这位太后使用过的家具、用具从库房中提取出来,经过修缮以后原样放回每个房间里进行展示。

经过努力,我们开放了紫禁城里的四大花园,最后开放的是慈宁宫花园,包括其中的古树、佛堂。我们开放了城门和角楼,四个城门、四个角楼从过去的库房变成了博物馆、展厅,比如在东华门现在有古建筑馆,展示故宫收藏的四千九百件古建筑相关藏品;在神武门上面有高大的展厅,常年举办一些引人入胜的展览,同时人们走出展厅后可以不再从神武门离开,而是沿着城墙直达天安门、王府井等地区;过去只能远远眺望、拍照的角楼,今天也是可以走进去的,我们在角楼里播放虚拟现实的影片,告诉人们古人是怎么用榫卯结构把上万块木头组合成三层檐、七十二条脊的美丽建筑的;在端门现在有数字博物馆,我们可以在这里和一千二百栋古建筑对话,看到一千五百块地毯图案,调阅并临摹一幅书法,与绘画中的小动物互动,使用数字藏卷、多宝阁详细了解喜欢的书画、器物,在虚拟现实中走进故宫中狭小、不开放的空间,试穿古代服装,学习针织工艺。我们开放了畅音阁大戏楼,这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宫廷戏楼。我们把这些木结构的古建筑修好,作为戏曲馆的一部分对公众开放,人们在这里可以观看中国传统戏曲。我们开放了宝蕴楼,这是故宫里最年轻的古建筑,过去也是文物库房。在其百岁生日时,我们完成了修复,作为故宫博物院早期院史陈列馆,陈列建院初期那些艰苦年月的“痕迹”。比如,1933年为了防备日寇掠夺,当时的故宫员工做了一万三千四百九十一个木箱用来装文物,然后分五批运到上海,同时在南京建起了故宫博物院的库房和分院,在1936年底、1937年初再将文物运到南京。仅过了半年时间,南京又告急,故宫文物又被迫避敌西迁,最远运到了桂林,其中最险的一条路就是经过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进入峨眉一带,期间曾被藏匿在各个城市,躲过了敌机轰炸、土匪抢劫、自然灾害,得到了各地民众的舍命保护。1947年,这批文物被汇集到重庆装船运回南京,经过清理发现一箱都没有少。这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人创造的保护文化遗产的奇迹。

我们最后还将扩大开放的目标放到了地面库房上。最大的地面库房是一百五十六米长的南大库,过去里面存放的都是各种材料,现在物流这么发达,我们已经没必要再在故宫里保存这些材料。于是,我们移出了这些材料,并对南大库进行了修缮,把它建成了故宫博物院的家具馆,展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六千二百件明清家具。这些明清家具,哪怕只是一个小炕桌,都是紫檀的框、镶着一圈和田玉的,它们经过修复以后光彩照人。这些精品家具、组合式家具、情景式家具的陈列,伴随着琴棋书画的点缀,使得家具馆的开放获得了很好的反响。于是,我们进一步打开了书版库房、陶瓷库房、古建筑构件库房、车马轿舆库房,让其中能够展示出来的文物面对游客,得到更好的保护。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