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奋力谱写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篇章

共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奋力谱写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篇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北京社科”智库高端论坛发言摘登

编者按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并作重要讲话。自此,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北京发展转向首都发展、从单一城市发展转向京津冀协同发展、从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从城市管理转向超大城市治理……十年来,北京在推动协同发展的进程中实现深刻转型,开启了首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航程。

2月26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之际,来自中央单位和京津冀三地的专家学者,在新阶段·新任务·新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北京社科”智库高端论坛上相聚,共同回顾十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成就,为后续发展建言献策。本版摘登论坛上的部分发言。

立足新发展格局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

李晓江

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的十年间,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通过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治理北京“大城市病”,调整了京津冀区域的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减缓了城市供给压力,做到了北京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减量发展,实现了城六区人口减少200万的人口调整目标。通过设立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确定了首都功能核心区,优化了区域空间结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对全国人口经济密集地区的区域协同发展和超大特大城市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创新探索和先行示范作用。该战略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第一个区域发展战略。同时,坚持问题导向,不只是单一地追逐人口和经济增长的目标,摆脱了多年来区域与城市发展过度重视目标愿景而忽视问题的价值取向,充分体现了新的发展理念和多元平衡的发展目标。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推进了区域协同和发展模式转变,而且有力推动了我国超大特大城市治理方式、发展方式、建设方式根本性转型。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仅是在解决京津冀问题,实际上是在解决中国城镇化、工业化下半场区域协同发展和城市健康发展问题。

发展新格局下的需求与供给发生变化,对于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就是消费活力,满足美好生活需要就是发展新动能。建议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

一是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战略相协调,更加关注“双碳”战略下的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减污、降碳与生态修复,实现京津冀转向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更加关注气候适应与安全韧性,转变城乡发展与建设模式,提升城乡自然灾害的预警、抵御、恢复与变革能力。

二是真正唱好京津“双城记”,充分发挥天津在区域产业经济、门户枢纽经济、城市公共服务与生活服务、人居环境等方面的优势,释放天津对区域均衡发展、加快发展的动力源作用。

三是进一步推进京、津两地与河北的经济与产业合作,通过京、津的生产性服务业带动河北已经形成的制造业“隐形冠军”基础、“一县一品”特色和城乡一体的生产-就业-居住模式进一步发展,提升河北省制造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四是进一步探索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六区旧房旧区有机更新后经济产业功能发展,尤其是适应年青人、“元世代”需求的国际交流、人群交往、文化体验、创意设计等新经济、新业态发展,提升首都的人群吸引力、文化魅力、社会活力和经济新动能。

(作者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特邀顾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原院长)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