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莫林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辉煌成就(2)

(四)坚持以创新创造为动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在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中,我们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核心就是创新。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我们再看一下,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改革”出现70次,“创新”出现59次。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创新”进一步凝练为“守正创新”。正因为坚持以创新创造为动力,我国的文化建设工作才不断推陈出新,精彩纷呈。

我们以传媒业的融合发展为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此后,全国各地各新闻单位尤其是中央主要媒体积极投身媒体融合发展,近年来一个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升的新型主流媒体矩阵在全媒体时代浪潮中成长壮大,写下媒体融合发展的“中国答卷”。

比如,在“互联网+总台”的战略视角下,央视网正在升级建设“一网+一端+新媒体集成遥控平台+市场端口连接”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并致力于建设一个强大的媒体“中台”,汇集统一的数据采集能力、计算能力、萃取能力、交换能力等,准确把内容、平台、用户连接起来,推动内容的精准分发和服务的精准触达。目前,央视网“数据中台”已形成“贯通多终端、统一管理”的数据采集分析体系,实现对央视网多终端覆盖情况及传播效果进行全流量监测、评估、分析,每天用户访问记录超过100亿条。在此基础上,央视网通过合作引入第三方公司的外部数据,形成更为丰富、多元的全域媒体数据库,以此支撑数字化转型。

再如,国家广电总局建立选题揭榜挂帅机制,面向全国影视机构发放“英雄帖”,激发行业创新创作活力。另外,通过制定发布《电视剧母版制作规范》《电视剧网络剧摄制组生产运行规范(试行)》《演员聘用合同示范文本(试行)》,设立电视剧制作技术创新国家实验室,推动制作技术、制作标准、制作规范取得创新突破。

2022年除夕之夜,《只此青绿》一舞惊艳神州。这部以故宫馆藏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为灵感,由故宫博物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人民网共同出品的舞蹈诗剧,自2021年8月在国家大剧院首演以来,热度不断攀升,成为近年来少见的现象级舞台艺术作品。为什么会这么火?归根究底就是创新。我们再看,近年来,河南广播电视台因《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的出圈而享誉全国,外交部发言人在推特上多次发文点赞。为什么会这样?面对传统广电影响下降、收入下滑、创新乏力等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河南卫视通过优质资源整合机制、项目化择优机制、薪酬激励制度等手段推动全面改革、深化改革,走出了一条以原创精品节目为载体、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内容创制与品牌开发双向赋能的产业转型之路。

(五)走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文化发展,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和精华,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小康”思想,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提出建设“小康社会”;江泽民同志提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胡锦涛同志提出“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等理念,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赋予其时代生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对传统文化“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基础上,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标志着我们党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举个例子。2023年6月,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广播电视局、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出品的电视理论节目《中国智慧中国行》,推出之后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该节目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的“天下为公”等十个关键词切入,用故事讲述、情景演绎、外景寻访、歌舞演出等多种形式讲述了“何以中国”的文化密码,揭示了“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其主题曲还登上了微博热搜。

2.大力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以来,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予以发布。在这些伟大精神中,涵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百年历史。

举个例子。国家广电总局通过实施“创新理论传播工程”,推动创作更多思想内涵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理论节目。比如《思想耀江山》,由国家广电总局统筹组织江苏、北京、浙江、上海、湖南5家卫视联制联播;《思想耀征程》,是国家广电总局策划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制作,用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小故事讲述背后的大道理,用创新让更多的人喜欢原本严肃、枯燥的理论节目。

3.批判地吸收借鉴外来文化

在这方面,毛泽东同志曾提出“洋为中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加强文化建设,批判地吸收、借鉴外来文化。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把世界一切先进技术、先进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六)坚持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这就是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深化,体现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方面。“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其中第三个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都体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深化与细化。

举个例子。2022年12月20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正式公布2022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中国广西大寨村和重庆荆竹村成功入选。其中,广西的大寨村充分利用当地的农耕梯田、红瑶文化和自然风光发展乡村旅游,并以旅游收入反哺古民居、古建筑保护,实施梯田景观修复,使两者互为依托,成就了大寨村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业态。然而,之前的大寨村却因偏僻封闭,生产方式单一,长期处于深度贫困之中,人均年收入还不足700元。自2003年开发乡村旅游以来,当地村民成了“扛着犁耙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的“两栖农民”,2019年人均年收入达到3.4万元。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范璧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