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5)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在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把国家安全提高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进一步突显了国家安全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意义,因而赋予了更大的使命感、责任感、时代感。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安全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是新形势下指导国家安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体现了我们党奋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的战略智慧和使命担当,因而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个重要创造性历史贡献,是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把国家安全工作列为专章进行论述,而且再次强调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统领国家安全建设,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国家安全角度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开辟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新境界

总体国家安全观清晰勾画了国家安全的长远目标,即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它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国家安全的本质特征,即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三位一体,深刻指出了党、人民和国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它系统阐述了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的新发展新变化,通过五大要素、五对关系、十个坚持深刻反映了国家安全的总体性、系统性和复杂性。它突出强调要塑造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指出要加强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建设及法治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思想保障。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弘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敢于斗争而又善于斗争的精神品质

中国共产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就是对党、国家和民族的使命、责任和担当。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如期推进,民族伟大复兴前景可期,但越是接近目标,前进道路面临的阻力可能越大,面临的挑战可能越多,就越需要有忧患意识。当前尤其重要的是,要坚持底线思维,弘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这是增强忧患意识的根本要求和集中体现。习近平强调,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凡事从最坏处准备,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把预案做得更周密,注重“托底”“守底”“保底”,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至少在出现重大风险之时扛得住、过得去、打得赢。

(四)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进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方案

总体国家安全观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安全理念,坚持国内安全和国际安全、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相统一,走共同安全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场合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就是呼吁,国际社会要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霸权思维、零和思维,树立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的观念,通过增进互信培育国际共识,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走出一条各国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之路。

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重要追求,就是建立以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为核心内涵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才会好,大家好才是真正好。中国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庄严承诺,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视为自己的国际责任,在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和减贫,参与国际安全治理,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承担了力所能及的国际责任。中国一再承诺,将始终做全球发展的推动者、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治理的贡献者、国际秩序公平公正的维护者。中国发展造福自身,也正在惠及世界。

责任编辑:李颖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