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张鹏: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增强宏观调控有效性针对性——学习贯彻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4)

五、2024年主要的货币政策与金融体制改革

(一)货币政策

2024年,在货币政策的调控中,要更加注重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着力提振信心、稳定预期、稳定物价,为经济运行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第一,在总量上保持合理增长。从2024年2月5日开始,央行正式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1万亿元。此次降准以后,存款准备金从法定存款准备金变为超额存款准备金,大幅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以此可以更好挖掘国内需求,激发市场活力。目前,我国银行业的存款准备金率平均为7%,后续仍有降准空间。下一步,我们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均衡投放,实现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第二,在价格上继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2023年,我们两次降息,并且降低存量按揭贷款利率,引导主要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到2024年2月又引导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降低0.25个百分点。大家知道,5年期以上的贷款报价利率是个人按揭和中长期投资的贷款定价基准,这些将有力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投资和消费。另外,我们将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统筹兼顾银行业资产负债表健康性,继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第三,在结构上更加注重提升货币政策效能。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效能。2024年,我们要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继续实施支持碳减排再贷款,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带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科学评估风险,约束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融资供给,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合理消费融资需求。盘活存量金融资源,着力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四,在汇率上努力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过去一段时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宏观审慎管理措施,在复杂的形势下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2024年,我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回升向好,外汇市场的参与主体更趋成熟,越来越多的经营主体使用汇率避险工具、使用人民币来进行跨境结算。到2月份,中国所有的货物贸易跨境结算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占比近30%。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客观上有助于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有利于跨境资本流动平衡和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二)落实金融体制改革

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第一,在宏观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筹划。比如,在科技金融方面,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一般会包括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不同的成长阶段,而在这些不同的成长阶段,对金融的需求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我们看,在科技型企业成长的早期,也就是种子期和初创期,更多需要的是风险投资、创新创业投资基金的介入。但是目前,这些领域还处于一个薄弱环节。另外,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企业的风险评估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下一步,我们要着力补齐这些短板,构建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在绿色金融方面,要持续完善绿色和转型金融的标准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市场,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强化以信息披露为基础的市场约束机制。在普惠金融方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健全金融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平等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

第二,在政策层面,强化对金融机构的引导和激励。运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高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的发展。继续实施支持碳减排的再贷款,进一步扩大支持领域,并增加规模。同时,还将适当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的规模。2024年1月,我们将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从2%降到1.75%,这是人民银行提供给金融机构的利率水平。继续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将相关激励政策覆盖的普惠小微贷款标准由单户授信不超过1000万元扩大到不超过2000万元。

第三,在落实层面,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深入开展科技、绿色、中小微企业等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完善金融机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提升金融服务的能力、适配性和普惠性。增强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企业的风险评估能力,丰富适应高新技术领域特点的金融产品。推动金融机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产品持续增长,不断加大对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等重点领域的资金投入。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金融服务的技术能力。

总之,通过货币政策的有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有效实施,持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