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杨生平: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5)

四、新时代应当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坚持“两个结合”,积极构建新的文化生命体

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辟和创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文化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坚持并做好“两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把先进的思想理论带到中国,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引领中国走进现代世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显示出日益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

对于如何做好“第二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一系列新思想,并作出周密部署,比如: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的同时,需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中形成的,也需要在不断改革中变化发展。要应对这一变化与发展,就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对于怎样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也作了深刻解读。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必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对于如何在守正创新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文化思想有着系统部署,并提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文化建设很重要,但文化建设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文化真正的“用”,也就是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只有达到这个“用”,才真正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文化之“体”。

2023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了“七个着力”: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三)坚持开放包容,为全球文明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当今世界是紧密相连的世界,任何民族和国家要在这个紧密相连的世界中取得成功发展,就必须进行文明交流互鉴。文明交流互鉴,一方面要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与先进思想,另一方面要将自身的发展及其取得的成就向世人展现,在推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推动全球文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文明的魅力在于多姿多彩,人类进步的要义在于互学互鉴”,“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任何一种文明,任何一种社会建设,要取得全方位的发展,必须开放包容。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秉持开放包容,就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无论是对内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还是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都离不开融通中外、贯通古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秉持开放包容,“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胸怀,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以上是我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会,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范璧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