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理论文章
为农村孩子“打通”上升渠道
上传时间:2013-05-28查看:5次5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农村孩子为何不愿跃“龙门”》的文章说,高考临近,堂兄家的女儿突然决定放弃高考,这让堂兄急得坐卧不安,一天几个电话找人劝侄女。侄女的反应倒很平静:“上四年大学,一年得花两万多,到头来工作还是不好找,不如现在出去打工。”侄女说,在她就读的乡镇高中,由于升学率低,上好大学难,弃考的同学屡见不鲜,“除非你考上一线名校,否则念书的路也不平坦。”农村孩...
“到此一游”镜子照人正己
上传时间:2013-05-28查看:15次我们有没有平时也会随地吐痰、乱涂乱刻或是过马路闯红灯的行为?如果有,那么这样的过度谴责也只是对自己道德优越感的一时满足,根本上缺乏对自身行为的反思。 三千多年的埃及古迹被刻“到此一游”,这在中国公民素质多受诟病的语境下,很容易被上升到民族尊严的高度,受到公共舆论的斥责。问题是,当这种“没素质”的事情发生在未成年人身上,当孩子的父母主动联络媒体公开道歉后,我们又该如何看...
欧洲,“变异”的 文明冲突
上传时间:2013-05-28查看:2次欧洲国家近日接连发生暴力事件。英国,一个军营外发生的士兵遭两名袭击者砍杀身亡事件,在纽卡斯尔等城市引发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要求政府强力打击暴力极端主义;瑞典,因警察枪杀一名葡萄牙裔老人,导致首都斯德哥尔摩的骚乱持续将近一周,并向其他地区蔓延;法国,一名正在巴黎近郊国防区火车站内巡逻的士兵被不明身份男子割喉,嫌犯迅速逃离。 这些恶性案件发生在欧洲国家,引发舆论震惊,尽管人们对这类事件已不陌...
“到此一游”是一种幼稚病
上传时间:2013-05-28查看:7次“对于“到此一游”现象的屡禁不止,最好的做法是理性的批评加上“从我做起”。如果所有在网上表达道德义愤的人都能像他们表达的那样嫉恶如仇且从善如流,都能在认真反思自身的基础上从点滴善事、好事做起,“到此一游”式的丑事早就大大减少了,中国人的素质也不难提升到令世人仰望的高度。” 在国内屡见不鲜的“到此一游”,居然出现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再...
弘扬西柏坡精神 开拓解放思想新境界
上传时间:2013-05-28查看:30次发挥党校职能 弘扬西柏坡精神 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孙晋康 在西柏坡时期,党中央、毛主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一举夺取了全国性的胜利,并孕育出一种伟大的精神,流淌在党的血脉之中,这种精神恰恰是西柏坡精神的魅力所在。它不仅体现了我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文化惠民是不可或缺的民生工程
上传时间:2013-05-28查看:4次公民是否公平享有文化资源和充足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是民生,文化也是民生,而且是不可或缺的民生。 我省继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是立足于文化民生,通过用新的平台、新的载体、新的活动方式、新的文化产品、新的文化消费,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的精神境界的重要举措,对于整体公民素质的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基础性和战...
对基层干部要“高看一眼”
上传时间:2013-05-28查看:13次实施县乡村联动,人财物向乡村倾斜,规定担任县直部门副科级虚职的同志,可以到乡镇任实职,却没有一个人报名。问起原因,有人说基层工作太累、压力太大,工作没日没夜,作息没有规律。 县里同志不愿往乡镇跑,具有一定普遍性。基层工作,上面是政策,下面是群众,事情多,压力大,节奏快。农合低保、修路征地、信访维稳,哪一项都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面对千千万万的群众,各种各样的琐事,短时间内干出成绩不容易,透支健康、累坏...
建好即挖不止是规划短视
上传时间:2013-05-28查看:3次5月22日《河南商报》报道,郑州市彩虹桥下穿隧道正式通车刚刚一周, 有市民报料称,有挖掘机在此挖路,新修的道路又遭开膛破肚。项目部门称,挖路是为配合近期调整的京沙快速二期工程规划。知情者称,最初的京沙快速二期工程规划存在缺陷。 建筑学中有一个常识:科学合理的规划是一切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前脚刚刚建好,后脚就紧跟着“开膛破肚”,这不能不让人感到诧异,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严肃性体现在哪...
为不再追求“千万级城市”叫好
上传时间:2013-05-28查看:5次建设“千万级城市”,曾是南京市确立的“宏伟蓝图”,如今,南京已不再刻意追求这一目标。 “现在政府已明确,到2015年不会建成千万级城市,人口什么时候达到千万,2020年还是更久?没有时间表。”在昨天的公共交通会议上,南京市市长季建业如是表态。(见5月22日《新华日报》) 在一片建成国际化大都市的声浪中,在一片以大为荣的现实前,南京不再追求“千万级城市”的...
大力保障民生 奠定小康基础
上传时间:2013-05-28查看:3次1951年5月23日,《十七条协议》的签订,宣告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实行的民主改革,使西藏人民享有了平等的政治权利。1961年,西藏各地开始实行普选,翻身农奴第一次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选举产生了基层人民政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西藏人民积极参与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治权利。《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中国共产党与西藏和平解放
上传时间:2013-05-28查看:9次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国共产党西藏政策正确运用的辉煌第一页。在整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运筹帷幄地准备了和平解放西藏的理论基础,因地制宜地进行了和平解放西藏的革命实践,完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神圣使命和伟大创举,使得西藏历史的画卷展开了新的一页。 中国共产党运筹帷幄地准备了和平解放西藏的理论基础。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早在开始着手解放西藏的实践以前,中国共产党已未雨绸缪地开始在理论上为解放...
和平解放催生西藏现代教育发展
上传时间:2013-05-28查看:5次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这是西藏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也是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祖国统一事业的一件大事。《十七条协议》提出:“依据西藏的实际情况,逐步发展西藏民族的语言、文字和学校教育。”随着西藏的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的进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
深刻领会“中国梦”的思想内涵
上传时间:2013-05-28查看:77次“三个共享”说明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道理,揭示了“中国梦”与个人梦的相互关系。“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每一个人的努力奋斗,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出彩机会的渴望,正是“中国梦”最富生命力的构成。 一、深刻领会&ldq...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上传时间:2013-05-28查看:8次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并把“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提升司法公信力,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前不久,我市中级人民法院向社会郑重推出“以公正促公信争创一流法院”5项措施。争创“一流法院”,提升司法公信力,将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司法保障。...
托起中国梦 走向新辉煌
上传时间:2013-05-28查看:60次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凝结着亿万人民的美好梦想,彰显着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展现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憧憬,号召并带领全党同志和中华儿女要继续朝着中国梦的方向奋勇前进。如何理解和把握中国梦的历史反映、时代强音和精神实质,就要...
5月27日全国各地理论动态选编
上传时间:2013-05-27查看:77次【上海】莫言的文学世界 ——解放日报 莫言是一个怎样的作家呢?我们还是从他的成长经历来看比较客观。在《超越故乡》一文中,莫言说自己1955年2月出生于...
用什么来推动和检验改革
上传时间:2013-05-27查看:16次大家关注改革,普遍关注的是改革的目的、改革的动力、改革的方向、改革的成效、改革的标准等等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依据什么改革、如何检验改革、为了谁而改革? 依据人民群众需要制定改革路线图。制定改革路线图,受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环境制约,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因素就是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依据这一需要,在制定改革路线图时,需要防止顶层设计脱离实际情况。改革需要顶层设计,但更需...
做好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的着力点
上传时间:2013-05-27查看:6次开展好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对于维护公平正义、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法律意义。2009年,中央政法委、最高法、高检院、公安部等八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高检院下发了《关于检察机关贯彻实施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检察机关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提出...
毕业生为什么找不到工作?
上传时间:2013-05-27查看:10次今年的高校毕业生,669万的总数量,不足三成的签约率,同学们这心啊,拔凉拔凉的。 毕业生为什么找不到工作?有近因,有远因。“GDP增速放缓”是最容易的结论,“学生们择业标准太高”是最方便的怪责,“扩招遗毒、文凭泡沫”更是最耐用的理由,毕竟蛋糕就那么大,吃的人越多,越多人吃不着。 我们都知道民国那会儿就有“毕业即失业”的说法。按说那会儿大学生才多少?找...
把握舆情监督考验执政能力
上传时间:2013-05-27查看:36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兴起,接受舆论监督,正确处理与社会舆论尤其是媒体之间的关系,成为党员领导干部开展工作的一种基本功。但是在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从心里对舆论监督产生抵触心理,认为舆论监督就是给自己或单位“抹黑挑刺”、“找麻烦”、“跟自己过不去”,所以对媒体心里“怕”和“躲”,碰到监督本能地“灭火”、“公关&r...
- 1 【党员课堂】刘智峰:深入学习习近平
- 2 图览社科|“北京社科”智库成果系列
- 3 韦磊 | 从1921到2025:中国共产党百
- 4 【理响中国】深悟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 5 盯紧三个关键 深入推进中央八项规定
- 6 金国坤 | 为什么走、走什么路、怎么
- 7 一严到底集中整治违规吃喝歪风
- 8 作风建设要防止“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 9 作风建设担使命•家韵传承映初心|优
- 10 【党员课堂】贺新元:“两个答案”贯
精彩推荐
以党的领导为核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播放:15
【党员课堂】新时代反腐倡廉的制度设计与价值观培育播放:1787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雄魂八十年 一脉英雄气——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之英雄气概、必胜信念播放:1365
【党员课堂】修炼“官德”砺初心播放:1354
104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走好自己的路播放: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