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六届六中全会学习体会(5)

核心提示:这20多年来,尤其近10年来,是我们国家和我们党的事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但好像不是社会矛盾最少的时期;是中国老百姓生活水平都有普遍提高的时期,但好像不是老百姓对我们党、我们各级政府的意见最少的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成就最大的时期,也是我们事业最辉煌的时期,但却不是我们共产党人在老百姓心目中威望最高的时期……

五、讲讲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要求

作为各位领导干部,作为我们国家的公职人员,我们现在都要把我们的思想认识转到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上来。转变了认识,在实践中我们就要扎扎实实地推进我们的工作。其实我们这种认识是一种理念形成的基础,有了新认识才形成新理念,有了新理念我们有了新理论,也才有了大政方针的调整,法律法规的调整,才能在实践当中起作用。如今有人说,老是学理论没有什么意思。对这种看法,我是这么想的:一般的社会成员除非你有特殊的爱好,学不学理论没什么大关系;但是作为国家的公职人员,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学,因为国家公职人员是我们的党的大政方针的执行者,也是我们党的大政方针的参与者。有这样一种理念跟上了,执行起来制订起来就好办了,学了理论是不是一下就能在实践中起作用,对每一个人来说效果不太一样,但是从实践角度看,它就涉及到一些方针、政策、法规的调整和制订,这些东西才跟实践直接产生联系。我们在座的各位,我的长项就是说理论,各位就是执行政策、制订政策的,你们跟实践结合得更紧,学习理论的重要性从某种程度上比我还重要。

当然,和谐社会不是说出来的,是干出来的,是在实践中体现出来的,更多东西要在实践中加以解决。我们从六中全会的精神看到的第一条是什么呢?和谐社会首先要发展,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就是根本,没有发展就很难有和谐的逐步体现,发展是中国近代以来的一个很重要的主题。近代以来中国有两大主题,一个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一个是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第一个主题由谁来解决?谁都想解决,可以说各种主义、各种道路都想解决中国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问题,结果都不成。历史最后选择中国共产党,解决了中国的问题,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历史伟大的功绩之一就是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接下来要实现国家强大人民富裕,我们走过一段曲折道路,之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然后又产生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然后就是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这些是一脉相承的,都属于一个主题,是在不断发展的,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也要靠这个发展。

我们今天的社会矛盾依然很多,我们必须头脑清醒,最主要的矛盾还没有变,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说白了就是需要和生产的问题:人们的需要在扩大增长,但是社会生产还没有跟上人们需要的步伐,这是社会的矛盾,我们发展就是要抓住根本。我们讲社会主义优越性,过去讲老有所养、公费医疗、免费教育,消灭这个差别那个差别,不是共产党不想做,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这个优越性怎么看?我觉得必须和中国发展联系起来,跟和谐联系起来看。跟发展联系,我们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的发展避免出现像资本主义那种残酷的剥削,那样剧烈的社会动荡,在短的时间内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这就是一种优势,同时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和谐,这就是一种榜样。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国家,我们共产党人,无论怎么努力,要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到美国社会的程度,我看我们是办不到的,甚至说达到美国以外发达国家的程度也是办不到的。为什么?不是我们共产党不努力,是因为我们资源有限。这么多的人口,要像美国人那样去生活,让每一个人坐在汽车上,难道要让全世界的汽油只供中国使用吗?我记得某个发达城市曾经提出到2020年,让每一户都有一辆汽车,想法挺振奋人心,但是真不现实,一家一辆汽车,我都不知道他的地盘多大,北京这么大地盘,一家一辆,那得从二环开始就都做停车场,大家就甭想活动了。所以,那样的目标还是少弄。人们都希望国泰民安、安居乐业,追求一种好的感觉,现在有一个幸福指数,六中全会也用了。什么是幸福感,并不是有钱了人们就会感到幸福,幸福是一种良好的感觉。中国社会主义追求的国泰民安,最后要在和谐上做文章,为什么把社会和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联在一起,我们未来能够给世界树立一个样本就是社会达到和谐,为什么?因为我们有传统的文化做底蕴,中国文化根上就讲和谐,然后我们有共产党的目标,然后有中国人民的向往,所以这是我们应该体现的东西,要依靠发展解决问题,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最后就这么体现。

从和谐社会的提出,我们看到,在发展过程中除了重视经济发展要更加重视社会发展,更加关注民生问题。小平同志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有一个不太高兴的地方,就是我们的物质文明建设一手硬,精神文明建设一手软。现在我们的发展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呢?经济建设一条腿长,社会事业一条腿短。我们提出和谐社会的构建,包括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短的补长,长的更长,就是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动摇,为什么不能动摇?从政治上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四个目标,这是我们的基本路线,经济建设跟不上,社会发展缺乏基础,所以坚持这个中心不能变,有人主张以人为本替换这个,不能换,以人为本是以人为本,经济建设是经济建设,是两个东西,这个不能动;发展社会事业,社会事业是什么,就是跟人民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就是教育、卫生、社会保障,这是我们的社会事业,就是这条腿短导致老百姓说看病难、上学贵;这个不放心,那个不方便。为什么这条腿短?因为这么多年我们在教育投入上、在卫生事业改革上有偏差失误,我们不能说有了邓小平理论,有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的实践就没有问题,那是不可能的!

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但体制制度,包括方针政策如果不到位,照样会有偏差,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出来,也是在矫正这种失误。教育费用现在年年增长,但大学收费照样高,我算了一笔帐,从国家统计的数字看,2005年中国农民人均收入是2900元,有的高于这个数字,有的远远达不到这个,平均就算3000吧,假如一个农民家庭出了一个大学生,对很多家庭是喜事也是灾难,不用说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上学,就是在普通城市上大学,一个农民要不吃不喝十年才够四年大学的学费,这种教育的发展你不扭转怎么可以?我们的教育资源有限,现在又时兴择校什么的,金钱权力发生作用。权力一旦为私人服务,教育就产生了扭曲;教育一旦让金钱起作用,教育就会变形,高收费等乱七八糟的事情就出来了。西方人发明校服,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看不出谁家庭优越,为了让不同背景的人进学校有平等感;我看了报道,我们的学校尽管要求穿着校服,但是学校把食堂分为三六九等,让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进不同的食堂吃饭,很多孩子产生了自卑心理、扭曲心理。所以说,一旦金钱控制教育,教育本质就被扭曲了。人们还有一种感觉,很多地方,尤其是偏远的地方,最好的地方最好的房子都是我们的衙门,最破烂的地方都是学校,尽管墙上的宣传标语写得清清楚楚:“教育为本”。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