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奠基于坚实的思想支撑之上
毫无疑问,按照简洁、清晰、易记、深刻和思想容量大的原则,将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支军队最深厚的精神内核抽象出来,构成核心价值观,并非易事,其困难主要不是缘于以往有没有清晰的提法,或有没有思想的积淀,关键在于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奠基于什么理念或思想基础之上。只有弄清了这一点,原本积淀下来的思想或精神实质才易于把握并抽象出来。由于时间关系,这里我主要就构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的有关问题作出阐述。
概括起来,民族核心价值观奠基于普世性、民族性、政治性、崇高性、时代性。
第一,关于普世性原则。既然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和行为走向,那么它就应当奠基于对整个人类发展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之上,要将整个人类文明积淀下来的最本质的价值准则结合进去,惟此才敢言吸引和召唤更广泛的人们去遵循和坚守,才敢言以此支撑和谐社会的构建,支撑和推动和谐世界的形成。因为,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在多元文化深度交融的今天,如果长期对他民族、他文化,特别是人类共有的文化视而不见,既不是科学的态度,更非理性的行为。只有坚持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普世性原则,民族间的交集点和相通性才会形成,共存共荣才能实现。
第二,关于民族性原则。由封闭到开放,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中国社会,需要构建新的与时代背景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这个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必须建立于民族文化传统之上,而不是奠基于外来文化。这一点对世界各国都具有规律性。以西方民主、自由、人权的核心价值为例,其成就于几百年资本主义政治文化的发展,精神因子甚至追溯至古希腊文明,追溯于基督教教义。当然,对于历史文化必须持以科学的态度,历史虚无主义不行,民粹主义也不行,惟一可行的就是寻找民族文化中最优秀的成分,结合现代文明,予以发掘、归纳和整理,力求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第三,关于政治性原则。在一个价值观念多元的社会要形成主流精神与核心价值观,没有执政党的倡导和推动是难以想象的。同时一个长期执政的政党,必然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否则便不具有执政的合法性,当一个民族选择了某一政党,即意味着这个党的政治思想、执政理念可以满足民族的要求,集团的核心价值观与民族核心价值观有着相通性。以中国共产党为例,所强调的构建和谐社会,即建立于“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之上,这基本上满足了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需求,或者说支撑了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建立与推行。所以说,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一定不能脱离执政党的执政理念,假如新构建的核心价值观与执政党的价值理念相左,不仅难以确立起来,甚至导致思想领域的紊乱。
第四,关于崇高性原则。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思想文化和精神世界的综合反映,是一个民族净化灵魂走向卓越的重要途径。当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充斥着媚俗的精神因子,满足的是短期利益需要,反映的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这种核心价值观便不会起到应有的提升精神境界的作用,因而不可能使一个民族走向辉煌。实践证明,任何民族的主流精神如果走向庸俗,大众热衷于感官刺激,这个民族便不可避免走向衰败。所以,要使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只能建立于崇高之上。与此同时,作为一个走向世界,并寄希望于被世界所接受的民族,惟有以崇高的精神诉求来占领道德的制高点。
第五,关于时代性原则。提出时代性要求基于两个方面的判断。一个是历史由一个个时代构成,没有一个个时代便不存在历史,因此回顾历史、总结历史便不能回避时代,或者必须借助当今时代;另一个是强烈的时代呼唤必然建立于社会需求或重大缺失之上,尤其是能够成为大众的共同要求,必定具有普遍意义,因为纯粹利益的分配和获取会涉及某个集团和阶层,尤其是利益分配往往在政策调整过程中改变群体的参与,只有信仰信念和公共道德范畴的价值追求,或者说只有精神世界的追求,才具有广泛的号召力,才会成为一个时代的最强音,才会使人产生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强烈意识。
以上五个方面的基本要素,虽互为促进,缺一不可,但把普世性突出出来,反映的是我们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一方面,普世的价值观是人类共有的准则,只有共同遵循,相通相容,世界才有了坚实的基础。美国“9·11”事件使全世界认识到,恐怖主义是国家、民族、阶级、宗教间各种尖锐复杂矛盾的反映,只有真正解决公正,合理地处理国际国内事务,才能消除各种潜在的矛盾冲突,才能保证人类走出“文明冲突”的怪圈。为此,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必须在各种政治、宗教和文化价值观之中寻求一个共有的核心价值观作为认知的基础。比如人类天性中或宗教与文化中无一例外地主张爱与互助,这是一种超越种族、文化和宗教的精神诉求,因而必然地要进入到核心价值观中来,惟此才能避免出现因利己主义、民族主义而导致无尽的冲突。另一方面,政治具有阶级性,同时是功利的,最科学的核心价值观则具有泛民族性、全人类性,至少存在这种精神内核。作为执政集团,只有把普世的价值观结合到自己的执政理念中来,才能证明我们这个民族和政党是国际秩序的建设者、世界和谐发展的推动者,而不是相反。即使从政党利益考虑问题,政党主动地把自己的价值观超越直接利益,最终获得的恰恰是最大利益,因为这使人更能感知执政党的伟大,那种只讲执政党现实利益和短期利益的价值理念,虽然可以获得一时之效益,但由于不具有包容性和普遍性,因而号召力有限,这一点在信息传播方式和人的思维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了的今天,尤其重要。
有人或许认为,强调了核心价值观的普世性原则,民族特性会随之而丧失,就像世界上有些国家因为担心经济全球化而失掉自己,进而持反对态度一样。其实,核心价值观强调普世性,不是一种价值观向另一种价值观妥协,而是寻找原本的自己,是塑造和成就自己,虽然一些核心价值观的构成要素在我们民族历史上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而西方文化中很早就存在着这样的精神品质,但只要我们将这些价值观与民族文化很好地对接起来,深入挖掘已有的因子,就不会失去根基,丧失自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