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对北京车站附近的百岁老年人做过调查,调查发现, 80岁以上的老年人,女的占70%,男的占30%。另外女同志患心血管疾病的也比较少,比男同志少。还有一个百岁老人调查,最后统计,百岁老人的特点是什么呢?不是说喝稀的就能长寿,或者是吃干的就能长寿,要因人而宜。后来的结论是,第一,就是这些老年人心胸比较宽阔;第二,生活规律;第三,就是活动。
我们现在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我是故意把这个运动跟活动区别开,运动给大家的印象就是跑步,就是体操,不是这样的,实际上那个是活动。我们调查的老太太,都是满清末期和民国初年的,90%是缠小脚。缠小脚打太极拳,她站不住啊,但是活动就不一样了,从早晨七点梳头,衣服穿好,完了就是扫地、刷锅、做饭,她一天都不闲着,用咱们的话说,就叫小打小闹地不停,不一定是剧烈的运动。
北京医院里有一个眼科主任,是很著名的教授,叫左科明(音),他是前年去世的,105岁。他86岁的时候给我写了个诗词条幅。他那么长寿,肯定好运动。去访问的记者都是有经验的,先入为主,说左老,我们今天来访问您,看看您老人家是怎么长寿的,你是怎么运动的?老爷子就说了,你们今天采访我,我一点没准备,我一辈子不运动。这个记者就愣了,说不运动怎么还长寿?其实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这个老爷子当了专家,只管医生的技术,只管对病人的治疗,开什么主任会,什么人大代表,一律都不管,对个人的名利不放在心上,一心一意能高寿。另外一个问题是什么?他好书法,字写得很好,与世无争,心态非常好。
我们的社会没有饿坏也没有饿死的,但是有撑死的,有饮食不当的,就是过量的饮食引起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这样的大有人在。这里说一下吃的问题,一个是提倡多样化,另一个就是吃浅味的。像咱们吃的比较多的是青菜,洋白菜、黄瓜、扁豆都是很好的。比较有点特殊的是什么呢?现在比较时髦的是橄榄油,橄榄油含的对身体有益的脂肪酸占80%,而花生也占60%,所以是很好的食品。
最近也报道,花生和苹果含硼比较多,对人的脑子聪明很有帮助。另外就是香蕉,香蕉含钾比较多。有个口号,说如果你有心脏病,不要找医生,你就在家里吃香蕉。当然这也是简而言之,就是因为香蕉含的钾比较多,而心脏病多半是由于缺钾的关系。另外就是硬果,核桃、花生、杏仁,这是比较好的,含有维生素E,对抗衰老很有帮助。
第三,讲一下住处。现在这个差别很大,有的是高级别墅,有的是一百米的平房。我认为住处不一定要求豪华,主要是阳光充足,通风好,住着温馨就好,所以“雅室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原来马季没死之前,人家访问他,问你的保健是怎么做的?他就讲了要有点钱,有个老伴,有自己的窝。那么自己的窝意思就是说你有儿女,尽量不要住在儿女家,你自己要有一个房子,哪怕是小一点,那也是你自己的窝,你住得踏实,所以住处很重要。
第四,讲一下行。现在提倡以步代车,就是以走路代替车。中老年人最好的运动是什么?是走路。我举个例子啊,我老家农村去年来了一个大款,来找我到北京医院看病,心脏有毛病。这个人我以前没见过,见了面以后,一看200多斤,个头还不是太高。他说我现在血压高、心脏供血不足,上楼梯都有困难。什么原因呢?他讲自从有了钱以后,买了小汽车,天天从家门到办公室,到咖啡屋,一切都是坐车,这样体重很快增加,大概不到半年,增加了60多斤。所以不运动不活动对身体是很不好的。像在座的这个年龄段的人,我觉得适当的活动还是可以的。
前几年有一个保健的歌谣,叫“基本吃素,坚持走路,遇事不怒,劳逸适度”,我听着很有意思的,这比世界卫生组织那个“合理膳食,合理运动,戒烟少酒,心理平衡”还完整呢。
有一次,我们本院的一个职工,不到50岁,到我的办公室去,脾气挺大,说老书记,爸爸一辈子在北京医院工作,我来了,不到50岁就叫我下岗,我想不通,你一定得帮我解决。后来我就跟他说了这个保健知识 “基本吃素,坚持走路,遇事不怒,劳逸适度”。我说,这么点小事,你就发脾气,你得注意。后来我说,我告诉你这是我们卫生部老部长的格言。他一听就笑了,说这可不是老部长说的,是我开电梯的时候,邓小平在电梯上跟我说的这四句话。我一听,这又升了一格,由部长升到邓小平,后来我在外面继续宣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