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与当前经济环境(2)

核心提示:金融危机前的国际金融体系,我们称其为春秋时代,有几个领头羊,特别是美国总想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一面发挥主导作用,一面在形式上负一定责任;危机后进入战国时代,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变成了功利主义。我国内部经济环境也存在隐忧,现在有个概念叫做GDP锦标赛后半场,前半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已发展得差不多了,可能从比赛中退出,但中西部仍在强调增加投入。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部分可谓是浓墨重彩,在财政预算安排中,中央财政预算支出有三分之二是用于民生,此外无论是医疗、社会保障,还是环保、支持消费等方面也都谈到民生问题。

今年的民生问题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的。

一是提出了增加就业、增加收入从而保障民生。这是政府谈民生问题的一个着眼点,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而且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的居民每年人均收入增长要高于GDP的增长。“十二五”期间设定每年GDP的平均增长率是7%,所以“十二五”期间居民收入增长平均每年要超过7%。虽然仍有人对这样的数据表示不满意,但起码表达了政府对于增加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的决心。“十二五”期间要增加4500万人的就业,平均每年900万人。现在全国城乡就业人员达7.9亿左右,“十二五”期间每年增加就业900万人,实际每年增加就业也就是1%左右,但以GDP7%到8%的增长来保证每年1%左右的就业增长,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还需要政府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来促进就业。

政府保GDP增长率就是为了保就业,但从实际运行来看,在我国GDP的增长和就业之间的关联性并不是那样突出,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在GDP的增长过程中,如果政府的支持落在国有企业却没有落到中小企业身上,而国有经济对于就业的影响不是很大,因为国有企业本身解决的就业人数相对比较固定而且有限,所以广大中小企业才是真正解决就业问题的主体。

二是重视保障房的问题。当前,保障房不仅仅是作为房地产调控的一个核心问题,而且是“十二五”期间影响民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最主要问题。在保障房建设方面,提出了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的覆盖面要达到20%左右,另外还提出了1000万套保障房的供给量。这些数据的背后需要税收、财政资金的支持,还面临很大的市场化融资缺口。

我们知道,2010年保障房建设目标没有完成,2011年以及“十二五”期间这个缺口还是非常大的。现有保障房建设主要资金一方面来自财政,另一方面来源于一部分公积金,其他的只能依靠银行信贷和市场化融资。但银行信贷和市场化融资存在一些难度,因为相对来说保障房建设市场盈利前景较低,另外很多人认为,如果保障房建设由市场化机构去进行,保障房有可能不再是一种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保障房建设面临的困难有机制问题,而最大的还是资金问题,尤其是地方政府缺乏建设保障房的资金。

我认为未来谈民生问题,一方面要对它重视起来,另外一方面还要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纳入到民生里面。

第三,结构调整。

责任编辑:陈航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