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社沉浮录:民间社团与政府间的早期互动(5)

中国科学社沉浮录:民间社团与政府间的早期互动(5)

人脉与政府

无奈之下,要解决问题还得靠政府赞助。迫于日渐恶化的财政状况,1922年8月,在南通召开的第7次年会上,中国科学社设立董事会,专门负责基金募捐与管理。而董事们的目标就是寻求政府对于中国科学社的赞助。

在新组建的董事会中,既有实力派人物张謇,也有政坛、文化“双栖明星”梁启超、熊希龄;既有亦政亦教的严修、范源濂、蔡元培,也有专办教育的马相伯、胡敦复;还有未来政权的领袖人物汪精卫。果然,这一“新政”收到奇效。1923年1月,由董事会呈准国务会议批准,江苏省国库每月拨付2000元辅助社务。每月2000元的固定收入成为当时社里最大的款项。

紧接着在2月份,董事会又向国务院呈送了《本社请拨赔款关税上政府说贴并计划书》,策划寻求更大的资助。在这份呈文中,董事会要求政府从退还赔款和加抽的关税中拨出100万元,“作为补注学术团体开办研究所、博物馆之用”,并“另拨300万元,作为一部分基金,其不足之数,再由社会各方面筹集”。与这份资助相伴的是一份“庞大”的科研拓展计划,包括理化研究所计划、生物研究所计划以及博物馆

计划。可以料想的是,这份计划并未获得批准。

时隔数年,1927年12月5日,董事会向国民政府大学院请求100万的款项。大学院主持人蔡元培、杨铨积极行动,很快在国民会议上获得通过,12月29日即收到财政部拨付的公债券40万元,该项资金也成为了中国科学社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款项。

浙江行政学院软科学研究所的徐明华指出:“民间社团过分强调独立民主精神使它们往往为社会所不容,不问政治的清高使它们在政治上无所作为。这些缺点使得它们在争取政府、社会的支持方面受到了制约。”

“作为民间社团,借助董事的力量寻求政府较大数额的赞助,或是一种无奈之举。”张剑说。

徐明华指出,这正说明科学体制还没有得到足够的政治制度的保证,不能成为一种独立自主的社会建制,往往容易受到偶然的、来自科学体制外的力量的干扰。

本文关键词: 组图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采编二部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