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3)

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3)

  吉:我认为,第一,要坚持市场导向,重塑文化市场主体。文化企业是文化市场的主体,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依托。必须做到以市场为导向,贯彻“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推动国有文化企业进行公司制或股份制改造,使之成为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一是积极稳妥地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国家重点扶持以外的其他艺术院团,一般出版单位和文化艺术、生活、科普类期刊社,以及新华书店、电影制片厂、影剧院、电视剧制作单位和文化经营中介机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行业组织所属事业编制的影视制作和销售单位,要逐步转制为企业。具体说,对于文艺院团,要从实际出发,确定少数具有民族特色、国家水准的单位继续实行事业体制,由政府重点扶持;大多数单位则要转制为企业、进入市场,其中对从事高雅艺术演出的单位,在转制的同时,为培育市场,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对于出版单位,除人民、少数民族语言、盲文等承担政治性、公益性出版任务的出版单位保留事业性质外,大多数出版社要逐步转制为企业。高校出版社、行业出版社要认真进行转制试点。二是积极对具备条件的国有文化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符合发行上市条件的,经批准可申请上市。要完善文化企业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推动国有文化资本向市场前景好、综合实力强、社会效益高的领域集中,充分发挥国有文化资本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三是积极推进文化领域结构调整。以资产为纽带,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实行联合、重组,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支持中小型文化单位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优势产业群。四是积极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文化产业领域。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通过产权交易、共同投资、联合开发等途径,参与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参与文化建设,共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第二,要是完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是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平台。一是促进建设文化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以大中城市为重点,着力培育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等文化产品市场和资本、产权、信息、科技、人才等要素市场。适应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着力培养和规范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文化市场。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着力开拓和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完善现代流通体制,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和电影院线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二是促进形成市场准入,把好资质、产品、资金、人员、技术等准入关。明确市场退出的标准、程序和具体要求,对经营不善、资不抵债的文化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委托经营等方式妥善处理,实现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推动建立依法经营、违法必究、公平交易、诚实守信的市场秩序。三是促进完善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重点发展经济、代理、评估、咨询等文化中介机构,规范经营行为,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大力推进行业组织的建设和改造,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要求,履行好市场协调、监督、服务、维权等职责。四是促进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通过政府推动与企业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和改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工作,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使之成为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主体。善于“借船出海”,选择管理规范、技术先进、对我友好的国外知名文化机构进行合作,推动我国文化产品进入境外主流社会。

本文关键词: 减税 大幕 增值税 改革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杨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