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中学校长:高校自主招生已变成小高考(2)

内地中学校长:高校自主招生已变成小高考(2)

2010年,全国有资格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高校已达80所。伴随自主招生试点范围的扩大,各高校自主招生也由原来“单干”发展到“集团”作战。

2010年,以北大为首的“北约”、以清华为首的“华约”,以及同济等9所理工类的“卓越联盟”更是上演了一出自主招生的“三国厮杀”。

高校割据,“三国厮杀”。媒体批评自主招生演变成了“圈地运动”或“掐尖”行动,是一场高校抢夺生源的大战。

今年11月初,安徽泾县中学获得了一个2012年清华大学自主选拔“新百年自强计划”推荐学生名额,经过选拔最终入选的学生是该校校长的儿子,这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尽管有关部门调查选拔过程是否存在舞弊的结果还没公布,但人们对自主招生考试的公平还是产生了质疑。

刘海峰表示,目前的自主招生没有统一的选拔规则,考试命题缺少规范,尤其是面试,随意化现象严重,影响了其公信力。

十年的自主招生考试改革,在经历了社会的认同、赞扬之后,到了“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

背离改革初衷

“2009年最牛高考作文”的缔造者黄蛉被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破格录取,两年内他又实现“两级跳”,得以在四川大学接受老教授何“一对一”教学。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何教授向学校递交了辞呈,表示不愿再教黄蛉。何教授称,经过两年的精心培养,“他的学习情况并不理想,在甲骨文方面也没有多大造诣”。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程方平据此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指出,这暴露出高校在自主招生考试过程中招生与教学人员是分离的,因此会导致招上来的学生与教学人员的期望差距甚远。

实际上,经过十几年试点,在自主招生操作层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根据教育部门有关规定,自主招生的核心环节包括自行组织的笔试和面试。在自主招生考试中成绩优异的考生,在高考录取时,获得降低分数录取的优惠待遇,通常比该校录取分数线低几分到几十分。

按照教育部门规定,自主招生主要针对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两部分学生,这项政策设计的本意就是针对少数考生。

对于特长显著的学生,多年前教育部门就出台过特殊的选拔政策,例如针对体育特长生和文艺特长生的;或者不需要参加高考的,即保送生政策。这也属于广义的自主招生范围。

因此,自主招生所要录取的对象,是那些综合素质高的、在高考中不能充分发挥出水平的学生。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副主任王烽认为,这样的一个群体,参加全国统考是很难脱颖而出的,因此教育部门想通过自主招生来选拔这些人才。

然而,在实际执行和操作上,自主招生考试逐渐演变为全科考试,实际上还是应试,甚至有教育学者称之为“二次高考的叠加”,尤其是自主招生联盟产生之后,这种倾向更加严重。

 

责任编辑:杨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