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预示宏调将趋“保增长”(2)

经济形势预示宏调将趋“保增长”(2)

增长逐渐乏力

临近年底,今年高增长已成定局,但一些先行指标表明,明年增长形势尚有变数,宏调若不及时行动,隐忧或积累而成大隐患。

12月1日,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公布11月PMI为49%,比10月下降1.4个百分点,突破了50%的分界线,按研究者们惯例,这意味着政策 应进入宏观收缩区间。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本月1.4个百分点的降幅高于历史平均的0.5个百分点,可以说既延续了季节性因素,也反映了外部 需求疲弱和前期宏观调控政策累积效应导致的总需求放缓,符合市场预期。

PMI分项指数显示,11月新订单指数为47.8%,比上月下降2.7个百分点,也是2009年1月以来首次进入收缩区间。生产指数为 50.9%,比上月下降1.4个百分点。彭文生表示,这两项权重最大的分项指数变动反映内需不振是导致11月PMI落入收缩区间的主要推动力。

除了内需不振,外需也不见好。分项指数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5.6%,比上月大幅下降3个百分点,即使欧美经济体进入圣诞消费旺季,仍然未能拉动中国出口。不久前参加了广交会的青岛邦达贸易有限公司外贸主管徐大志透露,今年的广交会上,外国客商比前两年明显减少。

分项指数中,唯有产成品库存有2.8个百分点的明显上升,只是,在当前形势下,这一“上升”的数据却不是利好。刘元春表示:“企业最不愿意看到 的局面已经发生,原材料去库存,而产成品库存积压。”此前,《财经》在温州采访期间,包括东方打火机公司在内的多家制造业企业老板表示,由于原材料、人 力、融资、用电等成本上升,企业从今年年初即已开始原材料去库存。

持续的紧缩周期和疲软的外需,令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都差强人意。

尽管今年前十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24.9%,增长速度很快,但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王建表示,施工项目总投资才是显示存在的投资需求,其速度与24.9%差了不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10月施工项目总投资同比增长19.8%。王建分析称,如果扣掉同期6.8%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实际投资增长仅为13%,“这是一个非常剧烈的收缩”。

根据王建的计算,尽管前十个月出口需求增长22%,但如果扣掉同期9.9%的价格增长指数和4.6%的人民币汇率升值指数,实际出口增长率仅为6%,大大低于前三季度9.3%的GDP增速,出口对GDP增长的“负贡献”已成事实。

同一时期,消费需求继续维持在17%—18%区间,已经连续两年“高位”运行。王建称,这主要与城乡居民收入提升有关,特别是农民居民收入提升更快。今年前九个月,农民纯收入增长(扣掉价格)为13.6%,大大高于城市的7.8%。

问题是,伴随着通胀的拐点来临,因为CPI中食品占比最高,农民收入也有下滑的危险。CPI拐点出现之后,白菜价格开始暴跌,从1.2元跌至0.2元/斤即是明证。

农民收入增速可能下行,城市里的工业增速也很不乐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月-10月的累积利润增长率从1月-9月的27.0%下降至25.3%,表面看起来并不明显。

但野村证券经济学家张智威经过分析计算后声称,工业企业单月利润增长率在最近可谓“直线下滑”,过去三个月内分别是21%、6.5%和2.5%。为避免经济硬着陆的严峻格局,中央政府不得不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加大“供暖力度”。

货币宽松可期

央行在年底将准备金率下调,最直接的原因是年中的高通胀得到遏制。

进入1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终现拐点,从9月的6.1%下滑至10月的5.5%。无论是管控物价的国家发改委还是专司预测分析的相关机构,均已做出未来一段时期内CPI继续下行的判断。

彭文生表示,翘尾因素所导致的基数效应拉低了10月CPI同比0.6个百分点,同时,10月CPI价格环比涨幅也得到了明显抑制,环比0.1%的增长为5月以来的最低值,也低于过去十年间平均0.3个百分点的历史均值。

瑞银首席经济学家汪涛称,10月长假之后,由于需求减少而供给相对平稳,猪肉价格明显下降,其他蛋白质产品和蔬菜价格也在当月下跌,基数效应的 下降使得10月食品价格同比增长低于12%;同时,由于能源价格下降以及经济增长动力放缓,非食品价格同比增长则从3%回落至2.6%。

多家机构考虑到翘尾、生猪存栏数增加等因素,预计11月CPI会进一步下降至4.5%左右。

此番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之后,刘元春说,这表明在“控通胀”和“保增长”之间,后者重新占据了上风。外界亦注意到,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11月下旬在广西视察期间提及“保增长、保稳定、调结构、转方式”,保增长被明确置于优先地位,或许预示明年的经济增速放缓压力是较为明确的。

然而,紧缩周期内“去泡沫”任务尚未完工。11月上旬和下旬,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副总理李克强分别在国际和国内场合发表继续进行房地产调控的讲 话。前者在俄罗斯访问时重申,要使中国大陆的房价回到合理的水平;后者在河北廊坊考察保障房建设时称,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处于关键时 期,要坚持实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

通胀大患已去、房价隐忧未除之际,货币政策一改从紧格局,“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地说,货币政策已经转向中性”。不久前曾当面向国务院主要领导面陈宏调建议的一位经济学家表示。

进入10月,房地产下滑的压力渐次凸显。新开工住宅面积同比增长率已经大幅下滑,今年1月至10月已经下降至5.2%,其中10月环比下降了 21%。今年1月至10月新开工住宅面积的12亿平方米中,扣除掉1000万套保障房的面积(约6亿平方米)之后,前十个月新开工住宅面积负增长52%!

与量跌巨大相比,价格尽管在10月首现拐点但跌幅乏善可陈。10月,国家统计局监测的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有34个城市的房价月环比下降,远 高于9月份的17个城市。特别是五个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的二手房价格月环比下降0.2%,为15个月来首次下降。“如此一来,我们 就不难理解国务院主要领导要‘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的部署了。”刘元春称。

不同的团队,对房价降幅给出了不同的估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预测,未来一个到两个季度,房价可能出现20%-30%的降幅。

“当前形势下,‘去泡沫’仍然是压倒一切的任务。”刘元春说。换言之,在货币政策转向中性的前半段,流动性可能仍然偏紧,以完成房地产调控使命。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