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制造不出让人感动的软实力

中国为何制造不出让人感动的软实力

不稳定与经济发展的缺陷,反映在软实力的表现上。软实力的真谛,在于可以感动别人,不战而屈人之兵,让人尊敬。中国在全球广设孔子学院,但除了教汉语与太极拳以外,除了老祖宗的中华文化传统以外,中国还有什么“现代中国价值”可以输出,让人打从心底里佩服?

总结中国过去20年的成就: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到2011年的今天,是中国现代史一个关键的年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和全球化链接的时代,发展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超越了日本,也紧追着美国。人民的生活普遍改善。中国的旅客走向了世界,展现了中国的富裕。中国制造的货品销向全球,展现了中国的影响力。

但中国是否崛起了?在软实力的发展上,是否中国的经济力上升越高,软实力的发展就越低?这两者之间,为何出现内在的矛盾?中国是世界市场和世界工厂,为何就不能制造出让人感动的软实力?

经济力飚升的背后原因

首先必须肯定中国经济力上升的正面因素。在这20年间,中国从计划经济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释放了市场的活力。从“单位”释放出来,形成了经济权力的多元化。每一个人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改善自己生活的质量,也客观上改变了国家的体质。这也跟意识形态的解放息息相关,释放了民间的巨大动力,进入一个全面的“去意识形态”的生活空间,不再被教条所误导,也不被过去的革命论述影响经济生活的追求,也使经济的增长每年以近乎两位数的速度上升。

从全国范围来看,这20年最耀眼的成就,就是全国基础建设的巨大变化。全国的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超越了加拿大和欧洲国家,直追美国。汽车业蓬勃发展,成了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机场建设与航空业的急速发展,使民众出门越来越方便。高铁跳跃式的发展,尽管出现了温州追尾事件,但不能否认,在自主创新方面的努力让人印象深刻,也改变了民间旅行的版图。

这些巨大的基础建设,都刺激经济发展,开拓了一个内部“无障碍”的巨大市场,为一个全球最大的内部市场作了铺垫。近年在中国蓬勃发展的物流业,从当当图书到京东商城,都要靠内部基建的力量。这一切方兴未艾,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其实在内部最大市场建立之前,中国已经先建立了一个全球最大的外销机器,为中国带来了重要的收益,增添了GDP总量,也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尤其在这个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领域中,让中国农村底层的人民在沿海工厂找到了工作。

这20年也是全球华人参与中国大陆建设的高潮,从香港到台湾到北美,不论在资本投入,还是在观念、管理与文化方面,都带来了神州大地新的面貌。从李嘉诚的屈臣氏,到台湾的永和豆浆,都已经融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这也是汇聚全球知识力的时代。中国前往全球的留学生人数破了纪录,全球前来中国的留学生也破了纪录。中国的知识界和思想界与全球接轨,在中国,没有什么知识与思想不受到讨论、研究,开创了思想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刺激了中国思想界的活跃,社会上的动力很强。

 

责任编辑:杨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