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管是否被传媒妖魔化?(3)

中国城管是否被传媒妖魔化?(3)

城管执法难言之隐

明星姚晨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曾说,“我相信,如果城管用温和的语调去跟摆摊的人沟通,让他们有尊严地离开,就不会发生那么多恶性事件了。……城管在滥用手中权力的时候,百姓是没有尊严的。他不单践踏别人的尊严,也践踏了城管这个职业的尊严。”

对于这样的观点,某地城管局负责人表示:“很多人认为对待街头摊贩,城管完全可以采取批评教育的方式。实际当中,没有一个摊贩经过我们教育,甚至再三的说服教育,就回去了,就不摆摊了,没有一个摊贩是这样的,这是不可能的。”正如网友“贝的黑匣子”在微博上的留言:“温和的态度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离开?离开以后生意怎么做,不摆摊家里怎么买米,孩子怎么交学费,老人怎么买药?在生存面前,尊严靠后站。”

城管与小贩之间存在天生的“矛盾”,恐怕只靠“温和执法”是不能解决的。然而,在疏堵结合的城市管理中,城管只负责“堵”。如果疏导不到位的话,“堵”只能让城管处于社会矛盾的风口浪尖,进退维谷。

“媒体也好,围观群众也好,看到的都是城管执法队员与小贩冲突的结果,而没有人愿意关注整个过程。有些小贩甚至是规劝过三番五次仍不听劝,这时候我们上去暂扣工具和物品,就变成了城管抢东西了。有时候他们谩骂我们,甚至是动手打我们,如果我们自我保护,或者是把他拉开,就变成城管打人了。”某城管局负责人说,“很多情况下,执行现场我们嗓门稍微高一些,老百姓就会围上来,前面几个人或许还知道怎么回事,外圈的人就开始嚷嚷‘城管打人了’,然后起哄。这个时候,当事人打你几拳,也不好怎么办。被打个巴掌却站着不动,对于三四十岁的城管队员来说并不现实。”

如何避免被刻意妖魔化 积极应对加社会宽容

城管要想改变被刻意妖魔化的宿命,沈阳认为,首先要注重队伍的自身建设。“城管近年的负面新闻很多都来自粗暴执法,这与当下一些城管队员素质不高有密切关系,在信息传播迅速的网络时代,城管要想维护形象,需要擅于与媒体打交道,学会通过媒体传递正确的信息。”沈阳表示,负面新闻出现时,城管不应用“执法需要”、“意外”来推托责任,而应在第一时间摆出一个易于让群众接受的姿态。

沈阳建议,城管在应对负面新闻时,不要试图阻塞消息,应尽快将核心事实公布于众,制止更不利的谣言传播;每一次表态都需要有合理的证据作为支撑;不论主要责任在哪一方,都要表现出负责任的姿态;如果有错,应该坚决处理当事责任人;“不要保持沉默,应主动设置新闻议程,并谨慎对待各种质疑;学会道歉,道歉是现代社会成本最低的和解方式。”沈阳说。

另外,《中国城管网络形象分析报告》认为:网民对于城管的一边倒的负面认知,虽然存在多种客观因素,但与少数网友自身的媒介素养整体不高,容易相信涉及城管的流言有一定关联。媒介素养强调受众对于信息的判断和理解能力,能够知道媒介信息在制造、生产和传递过程中受到来自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诸力量的作用。不少网友对于媒介信息的判断能力有限,缺乏批判精神,在网络上对城管的误读现象比比皆是,这妨碍了对城管这个群体的真实认知。

要想创建舒适、整洁的城市环境,一方面需要城市规划要科学合理,另一方面城市管理制度需规范完善。当然,最后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沈阳市城管执法局采用城市合作共建的方式,让每一个被管理者成为城市美好环境的合作创建者,让他们参与城市环境建设,同时也让他们进一步理解城管的工作。城市建设需要每个人参与,自觉约束不良行为,在面对与城管有关信息传递的同时,少一些情绪的宣泄,多一分理智,客观地判断,谨慎地表达观点。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