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亚看来,导致这一行为发生的更根本原因在于王海剑身边“精神防护网”的缺失。“从他的经历来看,他的生活很简单,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挣钱,不论是他上学时利用午休时间帮电器维修店老板免费修电器,还是做涂料生意、炒股等。他的生活圈子里,缺少一种人际关系的支撑,这导致他的很多不满意没有出口。”刘亚指出,与家人沟通少、所谓朋友之间也只是一种利益关系,这让他在心理上走上危险的歧途。
“女朋友嫌他没钱分手、炒股亏损导致心理落差等等这些偶然因素的聚合,最终导致了他不顾一切的实施爆炸行为。”刘亚认为,王海剑看似不符常理的行为背后是有确定心理原因的。
“社会人”面临的压力
12月20日下午3时至4时,武汉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郎平通过微博与大家交流“开门办案”、成功侦破“12·1爆炸案”的体会。有网友表达了对再次发生类似爆炸事件的担忧。对此,郎平表示,武汉市警方已专门作出部署,将会加大社会治安面的巡逻防控,平安夜全市两万公安民警全部走上街头,维护治安秩序,确保一方平安。
对于如何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加大治安预防或打击犯罪只是问题的一个侧面,更重要的在于思考社会转型时期如何保障弱者的社会权利、让他们形成社会认同感。
“过去大家都有‘单位’,是‘单位人’,出了事有人管,下了岗遇到不公平之事还可以找原单位扯扯皮;而80后、90后这些年轻人一开始就是‘社会人’,面临的社会压力比前辈要大得多,失了业没人管、有怨气也没处撒,导致他们对国家、对社会的认同感很低。”康均心指出,政府应该尽快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等保护弱者的一系列制度,消除“不是生活在这里,只是因为生在这里”的冷漠感,才能最终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刘亚曾在心理学课堂上与一群80后、90后讨论此案。一位与王海剑同乡的男生说,爆炸案发生当天自己也曾在现场,如果当时碰到王海剑,用家乡话跟他聊聊天、请他喝顿酒,也许就不会有这起悲剧的发生了。
“这位男生其实已经看到了王海剑真正缺失的是什么,不是钱而是尊重与平等公平的社会环境。王海剑最需要的不是钱,而是一种有情感在内的人际支撑关系网。”刘亚指出,王海剑不归属于哪个单位,也没有相应的组织依靠,生活的世界除了弄钱似乎没有其他支撑,缺乏对整个社会的认同,才会对爆炸造成两死15伤的严重后果持一种冷漠态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