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控烟之路:财税增长与民众健康艰难博弈

中国控烟之路:财税增长与民众健康艰难博弈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马力向今年两会提交了针对中国在控烟方面履约不作为的议案,议案分别针对“工信部拒绝国内烟包警示标志”和“工信部控烟履约不作为”。其实中国早在2006年就加入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根据《公约》,我国应该于2011年在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公共场所中全面禁止吸烟。但6年过去了,可以说我们已经失约。

两个关键部门在两会期间的不同立场再次凸显中国控烟之路的艰难。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说,“控烟的难度很大。难度来自全社会对烟草的需求。”苗圩表示,提高烟价以及提高烟草税费的控烟措施还在研究中,是否实施尚不好说。而与此相对,卫生部部长陈竺则表示,“中低档烟的调税势在必行。”卫生和产业两大主管部门之间的政策取向冲突首次凸显。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烟草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时光追溯至上个世纪末,烟草行业税收曾是国家财政的最大支柱。虽然控烟已经成为大势所趋,3.58亿中国烟民也意味着市场巨大的潜力,但政策博弈却让一个庞大的戒烟市场始终引而难发。

税收大户难下手

我国烟草行业的税收总额曾多年位居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首。根据统计资料,1981年烟草行业税收为75亿元,1983年为102.5亿元,2000年突破1000亿元。2011年,烟草行业全行业共实现工商税利7529.56亿元,同比增长22.5%,其中上缴国家财政6001.18亿元,占财政收入的8%左右,同比增长22.8%。其中,有9个品牌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在云南省,烟草行业对全省财政收入的贡献接近一半。

中国的烟草工业风头正劲,烟民数量始终有增无减,这一切也遭致国际控烟组织的点名“优待”。2008年在南非德班举行的《公约》缔约国组织会议上,中国获得了会上唯一的“脏烟灰缸”奖。“不过,这一奖项并不是主要针对中国烟民队伍的庞大。”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媒体主管所超介绍,“而是因为中国的烟盒设计太漂亮,没有在封面上突出香烟造成的危害。”

为了减少吸烟以及被动吸烟带来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牵头制定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中国政府2003年签署公约,经过2005年全国人大批准,2006年1月9日正式生效。截至2010年年底,世界上有172个国家批准了该公约。

在国内,除了官方机构——设置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内的控烟办公室外,民间组织最主要的就是中国控制吸烟协会。1990年2月,经民政部批准,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成立,2004年6月更名为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吴阶平任第一届会长。1991年开始,共有25个省(市)成立了吸烟与健康协会。

“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烟草消费国,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有100万人,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2%。”中国控烟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许桂华表示,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2030年中国每年死于吸烟的人数将达到200万,届时全世界每年死于吸烟的人数为800万,中国占1/4。

但是业内人士认为,正是由于中国烟草行业的税收带来了巨额的财政收入,在推进控烟措施上,政府并未全力以赴。“目前烟草专卖局与烟草公司实行的是一个班子、两块牌子,使政府监管难以到位。这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政企合一体制,国家的烟草专卖局与烟草企业应尽快实现政企分开。” 许桂华表达了不满,“更重要的是,这在国际社会造成了一个负面的形象。”

由控烟协会副会长、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功焕主编的《2010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中国部分)》显示,中国吸烟人数3.58亿,加入公约以来并无减少。在总吸烟人群中(包括现在及曾经吸烟者),91.8%的人从未接受过任何戒烟服务,戒烟率仅为16.9%,不打算戒烟者比例却高达44.9%。我国15岁及以上男性吸烟率为52.9%,男性吸烟率在该计划调查的14个国家中仅次于俄罗斯,居第二位。业内人士认为,政府对控烟宣传不够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