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后来居上的启示:媒体的智库化(2)

《经济学人》后来居上的启示:媒体的智库化(2)

产品线设置:智库与政策产品

《经济学人》有了这样的内容定位,就很容易向智库型媒体延伸。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就是经济学人信息部。其于1946年成立,提供包括世界各国、地区、行业领域内的分析和预测。此前这一业务作为杂志的业务延伸,通过杂志在各地区的分部进行营销,分别核算。而从2011年开始,集团将这一部分业务进一步提升,开始统一核算。其当年营业收入达到3800万英镑,运营利润为910万英镑,利润率达到24%。这超过集团的平均利润率,已经接近苹果公司等高端制造业的利润水平。

在人员构成上,不同于小而精的主刊采编团队,信息部的人数仅次于集团的北美分部。截止2011年底的263名雇员中,有超过100名专职分析师,另外还有650多名分布世界各地的兼职分析人员。

在商业材料上,经济学人信息部的产品和服务分门别类、琳琅满目。这些未必都是宣传技巧,因为其与杂志共享一套知识平台和资源积累,可以以少数标准化的产品模板,定制出各种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稍作梳理,其业务可以分为如下三类,其间有一个“梯度开发”的关系:一是“定制类的研究”,帮助企业及政府决策者面对全球竞争,针对业务、行业以及特定区域市场,进行分析以明确发展方向,规避风险。其产品包括:

 国家分析(Country analysis) – 国家政治、经济、商务环境分析;不同国家、地区情况比较;

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 – 主权债务风险评估,潜在风险分析

 市场准入和规模分析(Market entry and sizing)- 市场进入战略、市场规模、市场潜力评估和价格数据

 战略性行业分析(Strategic industry analysis)– 行业比较、发展战略分析、全球商品分析

 经济模型及预测(Economic modelling and forecasting) – 定制数据、需求预测、行业发展动力分析

二是“量产类的电子报告与数据库”,其中又可以分为几类:

 国别研究:观点透视(ViewsWire) – 200个国家的日常政治、经济情况综述;以及商业新闻通讯(Business newsletters) – 世界重点地区商业发展情况

 行业研究:产业简报与预测 (Industry Briefing & Forecasts),市场指标与预测 (Market Indicators and Forecasts),国际商品预测 (World Commodity Forecasts),和产业预测 (Industry Forecasts)

 最有意思的是专门针对中国的“中国区域经济”分析预测产品,包括各省份经济预测以及重点城市经济报告,后者针对中国最大40个城市的进行调研,包括其经济发展优势、不足、生活成本、市场机会等。每个城市都将根据39项标准被评分并最后得到排名,并作为年度产品销售。

三是“高端活动会议”,其中经济学人会议 (Economist Conference)原本是创刊伊始就举办的品牌性活动,类型包括行业研讨、管理论坛以及政府圆桌讨论等。而经济学人企业网络组织 (Economist Corporate Network)是一个类似精英俱乐部的会员服务。通过定期在世界各地举办实体性活动,将所有上述信息分析类产品,通过收取门票提供对价的形式,精明地再卖一遍。

智库的智库:政治与游说平台

但这些还只是其智库产品的一部分。按经济学人集团董事会主席的归纳,其是近几年来表现强劲的三大原因之一,是一本在2009年收购的专业类刊物《国会季刊》(CQ)。这背后是一大类政策类产品,因为国情不同,这方面中文的介绍和了解都很少,但却是西方政治运作中的信息基石,是华盛顿“智库街”上那些高调机构背后游说活动真正的智库支持。

在1992年,《经济学人》发行量刚刚达到50万时,就收购了专门报道美国国会动态的刊物Roll Call,其中文译名《点名》将其姿态刻画得非常传神。到2002年,《点名》就已经取代《华盛顿邮报》,成为国会山最受欢迎的出版物。国会立法、政策讨论、涉及能源、医疗、生物技术等行业管制,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被《国会季刊》和《点名》等捕捉。

2005年,仅仅在1992年的13年后,《经济学人》的销量就超过了100万,而其中美国市场的利润、雇员数、增长幅度都是贡献最大的。《经济学人》公开的解释是创刊以来的全球化视野,这当然正确;但只有仔细分析财务报表后,才能发现其切入美国市场,定位精英人群的精明策略。

驾驭新媒体:经济学人的启示

《经济学人》的169年本身,就讲述了一个化解技术冲击,为我所用,后来居上的故事。

在中国的语境下,这个故事最大的意义在于,把我们常说的“杂志”、“智库”、“新媒体”三个似乎对立而要相互取代的概念,融合在了一起。它告诉我们传统杂志,可以有一条走出同质化竞争与趋势化衰落的道路:并为“智库”这一概念,找到一个能在中国目前政治条件下落地运营的模式;最后梳理清楚因果和本末,避免在新媒体方面的投入创新误入歧途。

新媒体的竞争,如果只是在技术层面,那就容易进入一个严重的误区:其实新媒体企业的死亡率更高,大量内容一收费即死,并未把握真实的市场需求。更重要的是,再新的技术也会变老。相比之下,它们承载的内容却有不过时的。发现那些长远的趋势,顺势而为——媒体的智库化,这未必是《经济学人》创刊时想到的,但却是其在自然选择中后来居上的原因。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