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通讯:将关注的目光对准年轻一代

王通讯:将关注的目光对准年轻一代

最近有两位湖南青年人在网络上迅速蹿红:一位是中南大学大三学生刘路,他22岁被聘为研究员,进入侯振廷教授的研究所,同时获得100万元的奖励;另一位是湖南海归邓露,他28岁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成为湖南大学建筑工程系的教授。来自湖南高校的这两则新闻,激起了国人的热议,人们都为这种有远见、有胆识之举击节称赞、拍手叫好!

刘路、邓露的幸运事出有因。刘路属于数学奇才,一个大三学生破解了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震惊了国际数学逻辑界。邓露入选“青年千人计划”,凭借的是早在初中三年级就夺得了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三年前获得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博士学位,此后进入美国美孚埃克森石油公司担任高级研究工程师。两个年轻人所具备的条件,都让大家感到他们破格成为教授或研究员实至名归,理所当然。

世界上的事物,有一般也有个别。一般情况下,对一般人的制度规定是合理的,是需要坚持“一碗水端平”的。但是,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仍然按照一般情况、一般规定去对待,就不那么合适了。这个时候需要的不是“循常格”,而是要破格。至于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破格,这就要看具体情况了。令人振奋的是,湖南两所高校的领导者,不仅掌握了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的精神实质,而且能够联系本校实际,对非常之人,施以非常之策,作出非常之举,这就不那么容易了。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们看到,有的地方不是没有类似刘路、邓露这样的典型,但并不是所有的用人单位都敢有这样的作为。这当然也有其原因。1901年,想要有所作为的光绪皇帝听闻八国联军入侵中华心急如焚,纠结之际曾经下过一道“圣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公事以文牍相来往,而毫无实际;人才以资格相限制,而日见消磨……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利字。”今日重读,仍振聋发聩。想要改革,又怕失败,更虑及自身,于是任凭人才在“资格”的限制下挣扎,也不愿为之施以解放之手。湖南这两所高校的领导,跳出了个人利害的框框,他们做到了为国家长远利益而谋划,他们不正是实践科学人才观的先行者嘛!

让更多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前一段时间我们看到,党中央、国务院隆重表彰了一批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专家。这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只要细心观察就可以发现,美中不足的是,自从该奖设立以来,历届获奖者的年龄都偏高。世界人才研究者通过研究“后发赶超国家”的历史发现,后发国家要想赶上和超过先进国家,其中一个重要的秘密武器就是一定要使自己国家的科学家队伍,特别是重要战略领域的科学家队伍年轻起来。年轻代表活力,年轻代表希望,年轻代表未来。只有高度重视年轻人才的成长,包括年轻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才能使一个国家较快地发展起来,加快实现赶超目标。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