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式升迁路径:与地方合作干预式就业体系(2)

清华式升迁路径:与地方合作干预式就业体系(2)

核心提示:在这个凡事“拼爹”的年代,焦三牛、蔡程程等既非“官二代”也非“富二代”的草根出身的清华毕业生,走出了另一种“火箭式升迁”的清华模式。

地方与清华的战略合作

不管是周森锋,还是焦三牛、蔡程程,他们的成功其实更得益于清华大学与这些地方政府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从2009年开始,清华大学已与甘肃省、辽宁省、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重庆市、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等十余个省市自治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在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有一条宗旨是“为20年后,清华毕业生在国家重要的行业和领域成长为杰出人才进行战略性布点”。为此,清华大学由校领导亲自带队,赴重点地区走访,其中就包括这几年与省、市级地方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这种合作协议其中的重要一条就是,地方政府将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和条件吸引清华大学毕业生到当地工作。直接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选调生,是地方政府吸引清华人才的一个方面。这些选调生几乎都能受到当地省市级领导的亲自接见。

5月28日,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带队来甘肃省武威市考察焦三牛等清华学子在武威市工作、生活情况。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当即承诺,来武威市的清华毕业生,市委、市政府一定会培养好、使用好、照顾好。

除了职务上的优惠,在对清华选调生的生活等方面,地方政府也是无微不至。甘肃省的《通知》中规定,能安排单身宿舍的安排单身宿舍;在外租房的要给予租房补助;自购住房时,要协调优先安排经济适用房或保障性住房;并要妥善安排清华选调生配偶的工作。

除了甘肃省,2012年,河南、新疆、福建、重庆、吉林、广西等多个省市区也定向清华大学招聘选调生。这些省市区多为这两年与清华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的地方。清华大学这种“攻城略地”的态势,让一位北京大学的教育研究专家连称北大落后了。

地方政府从与清华的合作协议中获得的好处,就是当地党政机关和科研院所人员可以赴清华大学接受进修培训,可以与清华大学共同向国家申请重大科技项目和科技专项经费,可以优先引进清华毕业生完成地方的“人才政绩”等等。

清华也能给地方带来财富。在与地方的合作中,清华企业家协会代表团、清华科技园等都将成为地方项目转换的平台。比如,新疆自治区与清华大学双方的重大项目合同额在2008年就已达到1300多万元。过去五年,浙江省和清华大学的合同总额达1.3亿元。

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一位老师介绍,这些年清华针对学生就业有一套心得。他们积极引导学生向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就业。清华划定的9大重点引导行业包括重点高等学校、党政机关、重要军工企业、重要金融单位、三级甲等医院、省部级以上科研单位、重点国有企业、军队、主流新闻媒体。重点地区是京外,特别是西部、东北等地。

“凡是国家重要行业,都应该是清华毕业生的志向!凡是国家重要发展地区,都应该有清华毕业生的足迹!凡是国家重要战略的实施,都应该有清华毕业生的贡献!”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一位老师称这是清华生的价值观。

清华大学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8.5%,近八成的就业毕业生赴国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工作,京外就业比例达43%。2011届毕业生就业率98.3%,79.9%的签约国家重点单位,京外就业比例为46.8%,184人签约基层党政部门,其中100人签约各地基层选调生。

“干预式”就业体系

除了党政机关,一些重点行业也成为清华大学就业指导的一个重要引导方向。李乐是2007届清华大学的博士毕业生。2007年毕业时,他的导师让他进某重点研究所工作。这位导师希望延续清华对这所研究所的影响力。该所的老所长、现任所长都是清华毕业生。

李乐所在的这个专业是清华大学21世纪初才恢复的院系。而目前这个行业的主导人物多为北京的另一所985工科大学。清华大学希望改变这一现状,培植这个行业的清华系。李乐在毕业后不久很快升为高级工程师和硕士生导师。

李乐职称升级的时候也正是周森锋事件持续发酵的时候,当网民纷纷质疑周森锋的家庭背景时,李乐也成为研究所一些人讨论的话题。“我也是所里比较年轻的高工,要说我们的背景,其实就是清华。”草根出身的李乐说。

在清华大学校园内南北主干道上悬挂着一条横幅,上书“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鼓励清华毕业生国家重点发展行业和地区就业,2006年开始,清华大学设立了“启航奖励金”,获得这一奖金的毕业生将被定向“跟踪”其发展动向。

目前,清华大学已实现了就业工作的“全员化、全程化”。这一“干预式”的就业体系在引导学生就业时会着力解决“我要去”和“我能去”的问题。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称这是“看得见”的手。

清华大学还成立了校系两级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发动全体导师积极关心研究生的就业。李乐最终进入这家研究所就是导师的积极“干预”所致。李乐因女朋友在上海工作,毕业时一直想进入上海。但其导师却一直鼓励他进某二线城市的研究所。最终,李乐选择了现在的这家导师期望的研究所工作。清华的“招牌”让他在这家研究所如鱼得水。

如李乐、周森锋这样的优秀毕业生代表常常会在每年的毕业季被邀请回到清华园做报告。这些毕业生的案例主要用来说明,清华生的成功在于时机问题(即在最需要人才的时候),入行问题(即选择了国家的重要行业和领域)和定位问题(即在关键的岗位上)。

这种“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的方式,往往会增强清华毕业生的择业信念。蔡程程在签约甘肃选调生时,已签约北京一家允诺年薪20万的银行。但最终她还是选择了甘肃。“清华人的人生价值是在这个国家的事业中,对民族的复兴这样的事业中来实现的。”

在与师弟周杰的交流中,蔡程程希望他不要以“升官”作为价值取向。而周杰也希望自己能在甘肃实现年轻时代就能做些事情的梦想。在经过了与几位导师的沟通之后,这位本科毕业于南京审计学院的福建男孩,最终如愿加入了甘肃选调生的行列。

(应当事人要求,文中的李乐为化名)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