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震霆:提出“香港提案”
当年8月,国际自行车联合会要在荷兰那斯特里特开会讨论中国的席位问题。时任中国自行车协会秘书长魏纪中赴会解决这一关键问题。
当时香港自行车协会的代表是霍英东先生的长子霍震霆。魏纪中回忆:“这一仗怎么打?当时,我也拿不准。‘奥运模式’国际奥委会还未通过,处于保密阶段。我们又不能没有方案。霍震霆先生说,我们总得有个方案提出去,否则怎么引起讨论呢?我们紧急在一个小咖啡馆里约见国际自联秘书长巴切莱里先生。他同样表示,必须有个方案。于是,我们决定先以‘奥运模式’为基础小试牛刀。这个提案由香港方面提出,不由中国方面提,以免被动。就在那个小咖啡馆里,我们向招待员要来纸笔匆忙起草提案,咖啡都凉了,大家谁也没喝一口。”
左改右添之中,一份香港自行车协会关于恢复中国自行车协会在国际自联合法席位的提案出笼了。紧接着分头找各国自行车协会的代表做工作,大力推销“香港提案”。
8月31下午,国际自联会议进行到这一议程时,展开了激烈争论,最终提案以一票的微弱优势获得通过。为此,“奥运模式”首先以香港提案的形式在国际自行车联合会代表大会上通过。
这年10月,国际奥委会执委会通过恢复中国奥委会合法席位的决议,确认中国奥委会是代表全中国的惟一合法奥委会,允许在台湾的奥委会在改旗改歌的条件下,以“中国台北奥委会”的名义持续其在国际奥委会的会籍。之后,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以通讯投票的方式通过了这一决议。
萨马兰奇:“国际奥委会没有中国,还算什么国际奥委会?”
在争取中国重返奥运大家庭的过程中,魏纪中和萨马兰奇成了朋友。
他至今记得第一次见到萨马兰奇时的情景:“他个子不高,衣着讲究,气度非凡,眼睛里透着精灵之气。”魏纪中回忆说:“我们到西班牙见了萨马兰奇,他当时是国际奥委会的一个委员,我们向他表明来意后,萨马兰奇很支持我们,他说中国这么一个大国,又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奥委会没有中国,还算什么国际奥委会?”
萨马兰奇支持的同时也提出了条件:“等将来他要竞选奥委会主席时,我们必须支持他。”魏纪中回忆说。
“到了1979年,没想到我们真的进去了”,令他更没想到的是,进入国际奥委会的第二年,萨马兰奇真的要在莫斯科竞选主席了。为了履行承诺,1980年,魏纪中作为代表来到莫斯科为萨马兰奇助选。“我到了之后,对他说,我们当时答应帮你助选,现在我来了,可是我们现在还没有投票权,我只能帮你打打杂了。”
那段时间,魏纪中在萨马兰奇的竞选办公室里干起了杂务的工作,帮他准备一些参选文件,抄抄写写,复印打印,外加跑腿儿送东西。琐碎的事情忙得魏纪中团团转:每天早上8点整,魏纪中就等候在萨马兰奇的办公室前,等待萨马兰奇分配一天的工作。一天下来,魏纪中干的都是别人不愿意干的事情,跑腿送信的杂事全被他一人包揽了。每天晚上,只有萨马兰奇宣布这一天的工作结束了,魏纪中才匆匆赶回住处。
有一次,萨马兰奇派魏纪中送一份文件给一位奥委会委员,等他赶到时,那人已经不在办公室了,魏纪中就在那人门口等着,5个多小时后,把东西亲自交到委员手上才返回了办公室。萨马兰奇知道之后非常感动,说中国人很负责,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任劳任怨的魏纪中给萨马兰奇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而这种印象不只是对魏纪中本人的,也是对全体中国人的。从此之后,两人见面时,萨马兰奇总是亲切地拍着魏纪中的肩膀,称他为“最亲爱的朋友”,而魏纪中则永远叫他“主席先生”。
魏纪中
魏纪中,这位学法兰西古典文学的高材生,没有想到大学一毕业就被分配到国家体委,从那时起,他同中国体育乃至世界体育结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不解之缘。经过多方的努力,在他那“接踵而至”的行程夹缝里,我们“加塞”进行专访,其中有关“中国在国际奥委会席位的恢复”很多鲜为人知的细节首次披露。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