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乒乓球领域真正的“养狼计划”

揭秘中国乒乓球领域真正的“养狼计划”

核心提示:“养狼计划”只是2009年提出的,短暂试用于中国乒乓球领域的一项政策。虽然此次因女子举重事件而被公众再度关注,但这个事件与养狼计划并无直接关系。祖尔菲亚和马内扎是另一种国与国之间“体育交流”的结果

“养狼计划”只是2009年提出的,短暂试用于中国乒乓球领域的一项政策。虽然此次因女子举重事件而被公众再度关注,但这个事件与养狼计划并无直接关系。祖尔菲亚和马内扎是另一种国与国之间“体育交流”的结果

7月,湖南妹子赵常玲和辽宁姑娘姚丽成为了中国观众关注的焦点。她们分别以祖尔菲亚和马内扎的名字轻松拿下了两枚伦敦奥运会女子举重金牌,领奖台上,她们在哈萨克斯坦的国歌声中潸然泪下。赛后,两年前还操一口东北普通话回答记者提问的马内扎更表示自己不是中国人、不懂汉语。

“2009年、2010年世锦赛,她们见到我们还打招呼、聊聊天,从去年开始见我们就不怎么说话了。” 央视举重项目解说员周英杰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说。公众的疑问开始发酵,越来越多的人把“养狼计划”一词跟该事件联系在一起。

这个2009年由中国乒乓球队的前掌门人、现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首次提出的概念,无意间在另一个项目中重新引发热议。一些媒体干脆认定,祖尔菲娅和马内扎是“养狼计划”实施的典型案例。但事实上,这两位举重运动员的转换国籍行为,跟“养狼计划”并无直接关联。

“养狼”启动

伦敦奥运开幕不久,“养狼”一词就被频繁借用于举重、跳水、羽毛球等中国强项身上。一些媒体甚至认定,新加坡乒乓球手李佳薇等很多中国“海外兵团”的运动员、教练员也曾是“养狼计划”的产物。就连BBC的报道也称,祖尔菲亚和马内扎两人被派往哈萨克斯坦“是根据中国的一项‘养狼计划’而输出的运动员”。

实际上,祖尔菲亚和马内扎2007年前往哈萨克斯坦,李佳薇更是1996年就赴新加坡训练,这比“养狼计划”的提出早得多。这些运动员的去国,至少跟狭义上的“养狼计划”毫无联系。

此外,“无论是口头上还是文件上,举重队都从来没有提过‘养狼计划’”,著名体育学者易剑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女子举重项目2000年才第一次进入奥运会,基本没有“养狼”的必要”。

“很多人以为祖尔菲娅、马内扎的取胜是中国在放水,其实根本不是,”周英杰对《中国新闻周刊》形容,“现在举重的情况是‘狼来了’。”

真正意义上的“养狼计划”源于更强大、更具垄断优势的中国乒乓球项目。2009年初,蔡振华在中国乒协换届大会上首次提出这个计划时,它有一个更为正式的名称:“国际推广计划”,即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帮助外国选手提高水平,甚至可以与世界分享中国乒乓球的一些成果。蔡振华把它通俗地称为“养狼计划”。

当年5月,蔡振华在接受央视采访时首次对“养狼计划”作出回应。“中国乒乓球5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应该把这些成功之道用来帮助其他的协会运动员、教练员,”他说,“有了竞争才能有发展。”

提出这一计划,实为形势所迫。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乒乓球进入了该项目发展史上改革最频繁、力度最大的时期,而改革原因基本上都是为了抑制和削弱实力独大的中国队。

1999年,国际乒联开始禁止使用多种型号的长胶和正胶球拍,后来实施小球改大球的改革。2000年加拿大人沙拉拉成为国际乒联主席,21分制变11分制、无遮挡发球,以及无机胶水限制令等针对中国队的改革措施纷至沓来。

而这些改革并没有撼动中国在世界乒坛的绝对优势。十年来,除了丢掉一个斯韦思林杯和五个世界级比赛的男单冠军外,中国乒球在其他项目上竟然毫厘未失。

中国乒球的独大不光让国外观众对乒乓球的兴趣减退,国内比赛转播收视率也在下降,更严重的是,这极有可能让乒乓球像印度的板球一样被奥运会拒之门外。官方在这一背景下提出“养狼计划”,既是对国外乒乓球展开“扶贫”,也是在自身生存危机下的“自救”。

实际上,韩国的射箭、跆拳道和日本的柔道也曾有过类似的计划。美国男子射箭队刚刚在伦敦奥运会上反超韩国“梦之队”,在日本柔道技术输出的背景下,柔道场上也呈现出群雄逐鹿的局面,韩国、法国、俄罗斯都渐渐开始参与“瓜分”柔道奥运金牌。

而中国的“养狼计划”提出之始便争议不断,有人觉得这种“国际无偿援助”太耗钱,张燮林等乒坛名宿甚至坚持“养狼”会“成患”,国乒队的教练及运动员则担心自己的训练内容外泄,对此谨慎有加。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