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各园区长远规划,集中打造项目建设载体。把“一园三区一基地”作为承载转型项目、培育接续产业的主要平台。合理划分功能分区,有计划分步推进,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和控制作用。要尽快完善园区开发运作机制,赋予各园区相应职权,使责权利相统一,切实调动园区的主动性、创造性。健全开发区资本运作机制,通过政府投入、园区积累和资本运作等多种途径,增强园区自我积累、自主开发的能力,逐步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物流、信息和生活服务设施,为企业入驻和产业集群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抓紧做好产业园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准备工作,力争通过国家组织的现场评估。
㈡扭转企业效益下滑态势。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工业经济对全市经济和财政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要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增效,尽力遏止工业经济下滑态势。
更应该是创新的主体。只有勇于参与竞争,努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既是市场的主体。才能赢得竞争主动权;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永久发展活力。大中型企业要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紧迫意识,克服满足现状、沾沾自喜的心理状态,增强战略眼光,主动参与市场竞争。要打破画地为牢的陈旧思维,主动加强战略合作,包括资本合作、产品合作、品牌合作,大胆采用现代企业运营管理模式,既要加强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合作,也要加强与国内一流民营企业的合作,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放大优势,转化劣势。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面对国际国内产业结构重新洗牌的新形势。以及市场约束力增强的倒逼”机制,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对接国家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围绕推动有色冶金、化工、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升级,完善重点产业基地规划。进一步完善多元投资格局,积极创新投资方式,努力提高投入产出效益;加大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力度,发展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药等产业,以扩大规模、拓展链条为重点,提高市场应变和竞争能力;推进工业经济集约发展,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
实施有色金属元素、粉煤灰和铬渣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项目。强化清洁生产审核,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突出抓好产业园和有色、化工、煤炭、电力等重点行业循环经济试点。积极创建清洁生产企业。加快淘汰小水泥、小电石、小煤窑等落后产能,淘汰重要骨干企业中的落后生产线。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加快公司重金属离子工业废水处理及再生回用工程建设,实施工业窑炉改造、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减排项目。围绕建设兰白循环经济基地,积极争取省上专项资金,构建“循环经济园”促进我市“两型”社会建设。
进一步强化协调服务,强化经济运行协调服务。要针对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做好银企合作项目对接落实。金融办要协调银行和企业,做好去年银企对接会达成项目的资金落实工作。要切实抓好新建项目达产达标,促使企业正常发挥效益。面对当前工业经济运行持续下滑的局面,相关部门要分层次、分行业对每一家企业进行调研,为企业发展把脉,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采取不同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尽快扭转工业下滑的不利局面。
㈢统筹城乡发展。
市农村经济总体形势较好,今年。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更加有利于农村发展。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措施,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和草食畜牧业,积极推广旱作农业、节水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技术,做大基地,做强龙头,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中介组织,完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积极推进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重点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等七项制度建设和创新任务。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靖会、兴电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引大入景供水工程,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自来水、太阳能、沼气集约循环利用模式,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做好村镇建设规划,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引导农村人口、二三产业向小城镇集中,区和重点建制镇要率先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新途径,重点抓好省级试点会宁县、5个乡镇、36个行政村、70个整治改造村试点工作;完成10个乡镇、241个村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任务。重点办好“水、电、路、气、房”五件实事。集中整治村容村貌,加快“三清四改”清粪堆、清土堆、清柴堆,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实施乡村清洁和村镇绿化工程。加快实施农民增收“七大工程”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推进城乡资源优势互补,壮大县域经济。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输转农村劳动力20万人以上。积极争取扶贫开发资金和以工代赈易地搬迁项目。
㈣扩大消费需求。
积极引导和扩大消费需求,当前外部需求减弱、扩大出口难度加大的情况下。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要把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保持18%以上,为保增长奠定基础。一要以投资带动消费,以消费促进增长。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着力点,产业发展上尽快调整、对接,用政策和改革的杠杆扩大内需。全力落实国家各项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增强消费者信心,刺激居民消费需求。二要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总水平。抓住国家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的机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特别要抓好家电下乡补贴政策的配套落实,最大限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三要改善消费环境,让居民放心消费。培育壮大旅游、信息、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切实加大消费市场环境和价格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收费、医疗收费等问题,创造城乡居民放心消费的环境。
㈤多渠道增加投入。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注意解决民生问题。要把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是经济运行比较困难的一年.多想办法,多跑路子,多下功夫,努力取得新突破。
高度重视大学生、复转军人、下岗职工、返乡务工人员等群体的就业问题,充分发挥扩大内需拉动就业的积极效应,大力发展就业吸纳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确保就业形势稳定。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机制,鼓励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全力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认真落实中央和省上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抓紧研究完善支持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扩大小额担保融资服务,落实各项免、减、补政策措施,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人员创办中小企业,发挥好中小企业发展和创业资金的最大效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