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木:在主权范围内,比如在台海问题上,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中国“海权”是坚定的、攻势的和无限的;在国际范围内,是协商的、节制的和有限的。“和谐世界”,就是中国“海权”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
东方早报:我们也看到,你提出“永远不称霸”是中国发展“海权”的原则,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张文木:实际上,在利比亚事件上、在索马里护航问题上,我们都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在这次利比亚事件中,中国组织大规模的在利人员撤退,还派出中国军舰赴利比亚附近海域为撤离人员船舶护航,表明我们的海运能力近些年有了极大的提高,我们因此保护了在利比亚工作的中国人的安全,避免了像在1998年印尼排华事件中出现的大规模的人道主义灾难。这个时候,海外中国人的安全就是最大的国家利益,也是中国政府最大的责任。在利比亚撤侨的实践,为今后中国海权拓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东方早报:中国主权的统一进程与中国“海权”实现进程是什么样的关系?
张文木:两者是统一的。中国海军不到,问题是解决不了的,但海军又不是用来打台湾的,海军的作用主要是用来阻隔台独和海外支持势力之间的联系。
在台湾问题上,是没有商量的,这是我们50年前就该做的事情。中国现代化进程已经不容我们忽视海权,而实现中国海权和制海权目标的关键环节,就是中国台海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台湾问题对中国既是主权问题,也是海权问题。
我们要抓主要矛盾,要在切断日本右翼和台独分子之间的联系的同时,还要深度发展两岸之间各方面的交流。毛泽东当时为什么不打金门,就是为了把台湾的根留在大陆,这也是双方默契的结果。只要台湾回归中国,可不论形式。钓鱼岛回归后,不妨也参照毛泽东在金门、马祖问题上的思路,交由台湾来管理。
在台海统一后,中国海洋安全战略应做收缩性调整,这涉及到21世纪中国在世界上的定位和中国发展的大方向。
我们应记住,与美国、英国不同,中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国家,我们只能在最核心的利益,比如在台湾问题上可以采取完全和强有力的攻势,而在东北亚、南海、中亚这些与美俄核心利益联系紧密的区域,甚至更远的其他地区则应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威慑性守势。如果不是这样,届时恐怕我们连台海统一的成果也保不住。
东方早报:你也一直主张中国实施深海战略,实施深海战略对于中国有特别的意义么?它如何和“海权”的实现结合起来呢?
张文木:深海战略也是为了自卫目的。目前中国依托核潜艇具有二次反击能力,而中国的二次反击也是自卫的,当所有的打击手段都失效时,二次反击是非常有效的,因而它对侵略者是极具震慑力的。
这是一种终极防御,也是中国海权实现的一个终极保证。但在中国附近的浅海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在浅海,目标极易暴露。因此中国的海洋战略必须是深海的,这不仅是中国远洋利益的需要,也是中国本土安全防御的需要。
东方早报:那么,在未来十年内,中国海军的主要任务和战略目标是什么?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和目标,目前还有哪些差距?
张文木: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国海军最基本的任务和目标。至于与美国海军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技术方面。但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技术差距,因为技术差距在不同的地理空间表现是不一样的。海洋高技术在近海就很难发挥作用,只要中国海上目标不是太远,技术差距可以用大陆近岸优势弥补。唯技术论是无战略意识的表现,优秀的战略设计是可以弥补技术上的劣势的。历史上失败的国家,并不是技术条件差的国家,而是在某种战略环境中其技术优势无法发挥作用的国家。古代如中国宋朝,现代如苏联,就是这样。依我们目前的国防技术,只要不在远海,在近海用于维护祖国统一是足够的。
美国海军是以世界为目标,我们并不以此为目标,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在战略上,我们在全球范围内要以“和谐世界”为交往原则,在主权范围内则是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利益。鉴于此,集中一切力量快速推进中国的海军建设,将在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弱势转化为局部地区的强势,并以此解决分布于中国海区的主权和海权问题,是21世纪初中国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
战略导弹军种是中国制海权拓展的重要依托
东方早报:那么,在未来十年内,中国海军的主要任务和战略目标是什么?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和目标,目前还有哪些差距?
张文木: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国海军最基本的任务和目标。至于与美国海军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技术方面。但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技术差距,因为技术差距在不同的地理空间表现是不一样的。海洋高技术在近海就很难发挥作用,只要中国海上目标不是太远,技术差距可以用大陆近岸优势弥补。唯技术论是无战略意识的表现,优秀的战略设计是可以弥补技术上的劣势的。历史上失败的国家,并不是技术条件差的国家,而是在某种战略环境中其技术优势无法发挥作用的国家。古代如中国宋朝,现代如苏联,就是这样。依我们目前的国防技术,只要不在远海,在近海用于维护祖国统一是足够的。
美国海军是以世界为目标,我们并不以此为目标,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在战略上,我们在全球范围内要以“和谐世界”为交往原则,在主权范围内则是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利益。鉴于此,集中一切力量快速推进中国的海军建设,将在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弱势转化为局部地区的强势,并以此解决分布于中国海区的主权和海权问题,是21世纪初中国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
最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鉴于中国的国情,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应坚持不懈地将战略导弹部队放在国防建设的重要地位。这是因为,目前中国的海权要在战略导弹部队护卫的前提下推进。近年来,尽管中国海军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它远未获得深入蓝海单独作战的能力。这就是说,与美、日海军相比,中国海军的中远程作战能力仍处在襁褓阶段。
2010年7月底,靠近中国东海岸的美国海军之所以没有使中国人感受到1895年那样的灭顶般的海上压力,其主要原因是这时中国已有了具备中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战略导弹部队,而不主要是由于近年来中国海军的快速且不成熟的发展。换言之,如果没有部署于中国大陆的战略导弹部队的强大威慑力量,中国海军在东部近海的作战半径,乃至发展空间都会向大陆大幅收缩。
中国海、空军与美国不同,当然也不能仿照美国将导弹部队依托于海军发展的模式。美国海军与空军已拥有独立和巨大的远程作战能力,而中国海军在其从近海向远海推进初始阶段却需要依赖本国陆基导弹提供的强大且具有覆盖性的火力网护送。这种近中程海上护送对于没有多少现代战争实践,尤其没有多少与海上强国较量经验的中国海军成长尤为必要:在中国大陆导弹部队的护送下,中国海军就能够渡过从浅海到深海这段艰难阶段并能成长为具有远海独立作战能力的海上力量;反之,如果失去了这种护送,今天中国海军在黄海同样会感受到1895年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面临的那样的压力并遭遇海上“黄继光”的惨烈;继而,中国海军就不能在中国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担负起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历史使命。
鉴于此,加强国家战略导弹部队建设,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建设为不仅拥有巨大威慑力而且具有强大的独立战斗能力,并能为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伟大部署提供战略支撑的强大兵种,尤为必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