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它和经济效益好的行业、企业的员工福利不是一回事,和有的富裕乡村给村民发金条、送别墅、包干大学生费用也不同。社会福利制度有一个特点,就是具有增长的刚性,上去容易下来难,尤其要警惕由此产生福利依赖、降低奋斗精神和经济活力。欧洲发达国家搞福利社会,现在可以说饱尝了苦果。欧债危机发生后,不论哪个国家,为了压缩财政赤字,即使只出台一些很小的压缩社会福利的措施,都会引发轩然大波。例如法国只是提出把退休年龄延长两年,就弄出全国性的罢工和骚乱,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最后成为导致萨科齐只当了一任总统就黯然下台的重要因素,希腊政府倒台也是如此。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必须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我们的民生建设,首先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在社会分配上既不能搞两极分化,也不能回归平均主义和“大锅饭”。胡锦涛同志提出,建设和谐社会,要在共建中共享。共享也不是坐享,除了没有劳动能力或失去劳动能力的人,不可以随便剥夺他人的劳动成果。因此,民生建设要有前瞻性目光,制度创新是为了取得经验后推广,如果明显不具备推广条件,就要避免对群众产生误导。领导者更不能为哗众取宠而作出一些超越发展阶段的许诺,如果把群众的胃口吊得过高,又不能兑现,或者眼前兑现了以后又被迫退下来,就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因此,政府对“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要有清晰的认识,既不能工作不到位,也不能越位,尤其不要直接操作一些民生工程。不仅因为直接操作需要成本,还容易产生腐败问题。是否拿捏好了民生建设的度,不仅反映了我们干部的作风,也可以看出决策者的思想政策水平、执政和领导能力。
还有,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出路。事实证明,哪里的群众创业比例高,经济发展就有活力。浙江全省四分之一以上的劳动人口参与了创业,有350万户企业和个体户,因创业实现就业的占全省就业总量90%。而广东的市场主体更达到500万户,高居全国第一。现在很多广东和浙江的孩子上大学选择专业时就有很强的目的性,毕业后也不是到处投简历,而是拿了证书就回家了,进入父母的企业或在父母支持下创业。
但也必须看到,现在中国城市居民,特别是大学生创业意愿很低,农民的创业愿望反而远高于城市居民和大学生。有关问卷调查提出,农民工如果有5万元以上存款怎么办?表示要创业的占65%;问城市居民和大学生有50万元怎么办?很多人回答用来付按揭,想创业的不到5%。绝大多数大学生的首要就业目标还是考公务员,今年报考公务员人数已近200万,最热岗位4000比1。有位西方学者说过“一个人人想当公务员的民族,是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因为公务员最稳定,但如果人人追求稳定,谁来创造?一个民族没有创造力,怎么发展?但这不能怪年轻人,要反思一下我们政策和政府的创业环境营造工作。
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报告提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比以往增加了一个“法治保障”,彰显出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报告还提出,要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尽管十七大报告已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但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高度,在党代会报告中专辟一章来部署,还是令人耳目一新。比如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比如“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等。
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看到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国石油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7%;45种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50%;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25%,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按理论计算的自然资源只能承载9.5亿人口。过度开发导致环境污染惊人。只有30%的河水、湖水达到饮用要求,近岸海水超过一半受到污染,北京一年的蓝天数只剩下100多天。雾霾和沙尘暴交替出现。胡锦涛总书记说:“如果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也无法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由此必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由于过去十年我们保护环境的努力,现在江河湖海水质已大幅度提高,2011年北京的蓝天已增至286天。而且在全球森林资源总体减少的情况下,我国森林面积由23.9亿亩增加到29.3亿亩,人工林达8亿多亩,居世界第一。这是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27亿多亩林地确权到户分不开的。与绿化者个人和家庭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和我国城乡潜在劳动力资源结合起来,就会产生改善环境的巨大力量。
但也必须要看到,以开发和发展为名破坏环境的行为仍时有所见,违规围湖造地、填湖造地、还有以“楼市化”偷换“城市化”的现象仍顽强地存在。一些中小城市建设时过多“预留发展空间”,占用大批近郊熟地、菜地,而用以“置换”的却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垦荒”和违背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的“土地整理”。在有些新建的大而无当的旅游景点,背后反映的其实是尽可能多占地、将来好见缝插针的丑陋经济动机。对于我们这个世世代代赖以生长的家园,“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确实是当务之急。这也是报告为什么把它从科学发展观中单列出来作为“五大建设”之一、而且写入党章的原因。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在此着重谈谈反腐倡廉建设。胡锦涛说:“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语气之冷峻,表明中央对当前党风廉政状况的清醒认识和对群众呼声的高度重视,再次为全党敲响警钟。从1983年至今,两任总书记连续20次出席了所有中央纪委全会并发表讲话。仅党的十七大以来的5年,就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60万多件,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4万多人,包括坚决查处了薄熙来、刘志军、陈绍基、王华元、黄松有、许宗衡等一批重大违法违纪案件。而一个涉贪官员从被“两规”到做出处理,党和国家反腐败专门部门投入的人力物力之大,也是其他任何国家不能比的。有些重大案件的查处,参与人员数以百计,耗时经年累月,直至查清主要问题和涉案人员才结案。反腐败决心不可谓不大,力度不可谓不大,专门部门的工作也不可谓不到位。但因为中国尚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腐败案件易发多发的状况还未根本转变,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廉洁政治,提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要求,这是从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提出的战略目标。既有利于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又是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谋划、部署、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实现政府清廉,要建立“有限政府”、“透明政府”、“高效政府”、“廉价政府”,这也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政治清明则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部分,要求通过发展民主政治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而干部清正是廉洁政治的基础。
怎样看待当前的反腐败斗争? 我不想重复谈党中央惩治腐败的决心,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腐败的信心,全社会憎恶腐败的民心。这些都是粉碎腐败分子侥幸心理的重要因素,但大家已经谈得很多,我只想从腐败活动本身的规律来谈谈这问题。
第一,犯罪心理学有这样一个命题,人的贪欲总是由小到大,由贪少到贪多。每次得手,都会使他的侥幸心理增长一分,胆子会越来越大,贪欲越来越重。很少有“激流勇退”、“见好就收”的。不久前落马的山东省齐河县财政局原局长任居孟就这样陈述了自己由小贪到大贪的思想演变过程;“常在河边走,那能不湿鞋;既然湿了鞋,顺便洗个脚:既然洗了脚,干脆洗个澡”。他就这样一直洗到监狱里去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