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第二个讲一下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就是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作为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十七大报告都没有,那里面找不到一句话来原原本本陈述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这里面所谓精神实质就是讲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什么?这是从哲学层面上讲,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什么样的立场、观点方法,概括得比较有高度了。这几个概念可能都是耳熟能详的,实事求是毛泽东说得最多,解放思想邓小平同志说的最多,与时俱进江泽民同志说的最多,求真务实胡锦涛同志说得最多。所以把这几个概念统一起来,概括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就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把它们统一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或者是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灵魂,也揭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坚持的精神。
这几个概念大家不要小看,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科学发展观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树立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大家了解多少,从五四运动高举科学旗帜和民主旗帜,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没有完全深入人心,有一些主观主义的错误、形而上学的错误还在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所以我想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首先要树立科学精神,需要增强工作的全局性、预见性、系统性和原则性,不要犯原则性的错误,要把科学的精神作为科学决策的支撑。
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长期小农经济国家,小农经济一个典型的特点直观经验性。为什么近代中国落后了?一个是科学基础的落后,科学必须建立在理性思维基础之上,必须建立在工业化大发展基础之上,近代的科学技术必须一大工业作为基础的。
古代人观察天象靠什么,凭肉眼观察天气的变化,现代社会观察天象靠什么?靠高倍率的望远镜。望远镜怎么产生?就是靠机械工业的发展和光学,靠工业化以后的产物。为什么西方天文学的理论产生在英国这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没有在中国?中国古代只有天象记录,没有完整的天文学,物理学、化学都是如此。所以说科学的思维方式、唯物思维辩证方式只能建设在现代化的大工业基础上,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而我们是小农经济国家,小农经济的特点就是比较直观性地看问题,比较孤立地看问题。小农经济比较分散的,单家独户进行生产,他只能靠一些经验,一些感觉去思考问题。所以现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主观主义老是产生,这都是有经济社会基础。一个地区、一个国家都是如此,决策犯很大的错误,肯定是思维方式出问题了。主观主义出问题、形而上学出问题,要改革它必须转变思维方式、由经验性的思维方式转变为理性的思维方式,由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转变为唯物主义辩证的思维方式。这必须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对我们党政干部提了更高的要求。
有些地方拍个脑袋就作出决策,但是损害很大。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内蒙古就是一个典型,大家知道鄂尔多斯前几年吹得很高,后来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他盖了一个新房子,商品房空置率100多万套,这就是没有科学的思维方式,鄂尔多斯是一个地级市,盖那么多房子时谁来买、谁来住,谁都可以想象得到,这就是当地的党和政府没有最起码的科学常识,现在的房子还空在那里没有人买。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什么?就是树立理性的思维方式。科学的精神这个东西需要长期历史发展,还有我们过去的党和政府、官员和干部群众真正的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才能做到。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第三个,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这讲得比较原则,因为这是指导思想的问题,所以和十七大报告相比,体现的四个更加自觉的问题。
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就是要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这就是区别于十七大把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进一步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经济要义,而且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第二个就是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十七大说核心是以人为本,这里面强调核心立场的问题,这是更高的哲学高度,就是解决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的问题。
第三个更加自觉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的基本要求,这是跟十七大报告一样的。
第四个更加自觉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引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次十八大报告强调是更加自觉,就是有现实针对性的。因为现在的科学发展观还面临思想的障碍、体制机制的障碍和行为方式的障碍,所以要强调“更加自觉”的问题。特别是有一些基本的方法和要求,要结合新时期、新阶段、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特别是是强调统筹兼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做到统筹兼顾是不容易的,特别是遇到重大的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伴随着重大的盛会面前,更要发展统筹兼顾的作用,同时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播放一个短片,讲抗震救灾怎么来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播放短片)
如果我们把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间做一个对照,可以看出之间的差别。我听报告说唐山大地震发生四个小时以后中央才知道,是唐山地震局的人开车到中南海向中央报告,唐山发生特大地震。而现在汶川大地震我们几分钟就知道了,而且我们的总理三个多小时就赶往了地震灾区抢险救灾。而且还调集的这么多人力、物力、财力去抗抗震救灾,这在30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在重大的事件面前,不但要运行科学技术、科学力量来抗震救灾,而且要运行先进的决策方式,比较优越的社会体制制度来实行抗震救灾。当时把我们的抗震救灾美国奥尔良本地发生的飓风灾害作了一个对照,说美国民众批评美国政府救灾不力,我们能够说美国的技术比我们还落后吗?能够说美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比中国还落后吗?我想不是,因为制度和体制方面不一定真的像我们这样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这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署
第三个方面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署,前面讲十八大报告的主线,又讲了十八大报告的灵魂,第三部分讲作出的一些重大战略部署,对我们实际的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这体现在“两个全面”上: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
这两个全面体现了什么?体现了我们改革处在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期,也是社会矛盾处于突显期,要更加全面地推进改革开放,要增强发展的均衡性,发展的协调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十八大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进一步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建设基础上,要努力实现“五位一体”的新要求。但是要注意两个五位一体,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五位一体,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而且这五位一体很好地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也是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方面提出了新要求:
第一就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里面特别强调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确增强,特别强调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进行创新型国家行列。
这里面我想对“翻一番”作一点说明,十六大提出我们2000年到2020年要翻两番,为什么现在提出一个新目标就是2010到2020年实现两个翻一番,就是两个倍增计划的。如果大家对经济的统计数据比较敏感的人可能就会发现里面的新要求,为什么?因为到今年为止我们前十二年的增长速度大概在9%左右,我们仅仅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发展任务,以后八年的速度不用那么快,就保持在5%左右就能够实现十六大提出的任务,当然这是远远不够,因为我们的人口增长很快,所以我们还是把目标定在8%左右那就能够保证我们是的目标比十六大提出的目标更高,这是从国内生产总值来看。
第二个强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我们现在是5400美元,已经进入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行列,但是我们还要翻一番,那就是接近一万元。我记得当时十六大确定小康社会人均目标达到四五千美元,现在我们的目标还提高一倍。但做这个居民收入翻一番更难,为什么?因为现在全球化,好多跨国公司在我们国家生产,好多人说GDP归中国,利润归西方,他把利润转走了,利用我们廉价的土地资源,利用我们廉价的劳动成本,利用我们环境保护门槛低,来我们这里生产,GDP算我们国家,但是好多利润比西方跨国公司转走了,所以老百姓、工人没有得到多少实实在在的财富和收入。
所以我认为,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不难,难在我们的居民人均收入还要增长一倍,就是我们人民群众实际财富增长一倍那是很难的,这必须转变经济发展式,调整经济结构,怎么实现这个难题,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们的对外开放型的经济发展水平,真正的还要靠科学技术的新,增长我们产品的利润水平,增加附加值,增加劳者的收入,所以需要创新。十八大报告里面有一个鲜明的特点,人民的概念出现频率很高、创新这个概念出现的频率很高,处处强调以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处处强调要增强改革创新的精神,来解决我们的新情况,新问题。
第二个方面就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特别强调民主制度更加完备,法治政府基本成,要求我们党和政府更加要靠民主法治的精神来提高我们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第三个方面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里面强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党和政府对公共文化的服务要求更高了,同时也要发展文化产业,要使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的支柱性产业。
第四个方面就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这难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社会保障全面覆盖。基本服务均等化这是很难的,因为中国的发展很不平衡,北京地区算东部发达地区,像青海、贵州那属于边远地区,服务水平能够和北京享受的服务水平基本平等?那是要靠一系列的财政转移支付,这个做起来不容易。
第五个方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社会重大进展,这里面提到两个点,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环境明显改善。现在气侯变化国际上有一个组织叫做应对气侯变化,这是世界性的难题,所以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是很难的。自然灾害也很多:水灾、旱灾、地震、冰雪灾害,生态文明首先面临这个问题,这是为了人类发展根本性问题,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难,而且不禁一国内决定的,还有国际社会共同的合作才能解决全球性生态问题,这挑战更加大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