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理论文章动态(2)

全国各地理论文章动态(2)

核心提示:关注全国理论动态,了解当前理论热点,分析理论难点,省去到各大理论网站搜索筛选的麻烦,宣讲家网站汇集全国各地优秀理论文章进行选编摘登,以飨读者。

专家争议:反腐热点五大问题

如果以特赦化解“腐败呆账”,能否过民意关?高薪养廉要不要实行,如实行会不会增加民众或国家负担?

严刑峻法没能防住前“腐”后继,反腐的关键是在预防还是执法?家庭财产申报目前能否大范围推开?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已经就反腐败问题多次表态,且措辞严厉。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新一任总书记习近平的讲话就振聋发聩:“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他强调,各级党委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 …[详细]

讲武堂:大国制敌不喧嚣——深度解读“目标重心战”

二战初期,德国人创造“闪击战”,在战争中所向披靡;二战后期,苏联人用“大纵深作战理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中国人则用“持久战”、“歼灭战”思想,打出一个新中国。在信息化条件下的今天,如何让一支一向高歌“向前,向前,向前”的军队,永远作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光耀于世?“目标重心战”理论,提供了一种选择。 …[详细]

中央率先垂范精简勤政利于源头反腐

中央改进作风“八项规定”的“正能量”,正在持续传递中。继各省市区纷纷出台落实“八项规定”的实施办法之后,近期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也劲吹清新简朴之风。不封路、不摆花、不吃请、不喝酒等词汇,频频出现在各地两会的报道之中。不过,我们现在觉得有些做法很“新”,是因为以前一些不好的作风已经形成了惯例。循着这样的思考,我们不能满足于地方两会不摆鲜花不封路,而要进一步想想,如何让这股两会新风往深处吹?  …[详细]

落实“八项规定”不能陷入反形式主义的形式主义之中

“八项规定”可谓及时,它让人们从学习十八大报告的兴奋中迅速转移到实际工作中来,也反映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求真务实高效廉洁的精神作风。谈到如何贯彻落实与执行“八项规定”,他指出,落实“八项规定”首先必须需要从十八大精神出发,联系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奋斗目标,需要联系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详细]

构建良好的基层政治生态——权力透明的“广饶经验”

政治生态是清风徐徐,还是乌烟瘴气,直接关系到地方的发展稳定和民生福祉。从总体上说,当前基层政治生态建设处于可控、向好的状态中。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个别地区和局部环节上,基层政治生态也出现了典型的病症。如县委书记接连出现腐败问题,少数地方甚至发生了干部大面积腐败;少数地方干群矛盾突出,有的甚至影响到了基层政权的有效运行;个别地方和领域潜规则盛行,而显规则难以确立;公权私用、公权滥用和公权缺位,等等。无论从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看,还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看,基层政治生态的建设问题都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也引起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 …[详细]

推进中国绿色人本发展“四维度”策略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十八大报告已经给我们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笔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应立足于发展中人口大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及市场化制度转型的现实国情,顺应全球化、数字化和扁平化国际绿色经济发展大趋势,实施“绿色人本战略”。“绿色人本战略”的总体思路是真正秉承“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坚持党一贯倡导的“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真正依托市场动力、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市场特别是人力资源市场机制为基础,大力发展多层次、多元化的绿色教育培训活动,实现绿色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有效流动配置,从而使绿色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自始至终建立在扎实的人力资源支撑能力的基础上。 …[详细]

如何把握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开放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的同时,也对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开放提出了目标,作出了部署。深刻领会这些要求,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对于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至关重要。 …[详细]

刘赐贵:发展海洋经济 建设海洋强国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于2012年9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这是继2003年5月我国制定发布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之后,再次推出的新一轮全国海洋经济综合性规划,也是指导“十二五”时期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行动纲领。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宏观目标,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必将发挥新的重大作用。 …[详细]

世界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若干新趋势和新理念

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空间分布格局,已经进入以城市为主的时代。城市化和城市自身的发展过程,是人类活动的地理空间格局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过程。可以说,未来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特征和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类发展的特征和状况。 …[详细]

政治体制改革 应当从现有制度入手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并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需提出了七项任务。这七项任务,都是从现有制度入手,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易于操作。而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适合形势发展要求,只能是死路一条;改旗易帜,风险不易掌控,也许代价大,时间成本高,十八大报告称其为“邪路”。 …[详细]

积极推进“强国富民”新战略

中国长期发展战略制订、实施和短期宏观调控政策选择体现了政府的作用,符合中国发展现实要求,也符合从后进国家实现经济赶超的经济理论和国际经验。目前,我国正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战略格局的新变化,应旗帜鲜明地提出并积极推进“强国富民”新战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多元并存、相互尊重的和谐世界做出努力。 …[详细]

邓纯东:科学发展观明确了什么

科学发展观继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基本问题,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基本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发展现实的有机结合,是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探索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已有发展基础上得出的如何更好、更正确、更科学发展的基本理论。 …[详细]

白春礼:世界正处在新科技革命前夜

党的十八大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并明确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基于对我国当前和未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需求,基于对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的深刻认识,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指明了新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方向,赋予我国科技界新的历史使命。我们作为科技界的一员,更应该主动地来适应发展的新要求。 …[详细]

 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汲取了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综合反映了当代世界发展新趋势,在发展目标、发展方法、发展类型、发展模式等方面实现了对传统发展观的超越,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发展,在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的同时,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社会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人的发展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相协调,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详细]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