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内
1.1 我国古代的节假日制度变迁
古代我们从汉朝说起,汉朝有一个叫五日休,也叫休沐,休沐实际上就是洗澡,五天让你洗一次澡,回家换换官服,这是在汉代。到唐代的时候是旬休,十天休息一次,一旬是十天,中秋节三天假,寒暑、清明放四天假。那么到了唐朝的时候,冬至很重视,放三天假,元宵节很重要,在中国的南方,很重视元宵节,过去元宵节放十天假,假定家里有事这叫急假,急假最长允许六十天。那么到清朝的时候,中国有一点开放了,把西方的一些东西渐渐的引入到我们国家,那个时候有了礼拜天这个概念,有些基督教徒要做礼拜,所以礼拜要休息。
1.2 建国后节假日制度
在清朝的时候我们知道每周休息一天,实际上到1995年为止,一直是休息一天,当然有的地方休息一天半,这个制度上有一些个规定。从1995年开始实行双休日,一周休息两天,周六周日可以休息了。是从1995年的5月1号开始,那么同时呢,我们建国后,五一、十一、春节、元旦、国庆节这都是休息的日期。
1.3 1999年黄金周制度
1999年打破了一些过去的做法,实际上就是开始搞黄金周制度,黄金周的时候各放三天,出现什么情况呢,叫前借后挪有了七天的长假,这个时候我们的休假已经达到了114天,这个制度本身有暂时性,实际上没有一个国家现在一到黄金周的时候,国务院出台一个通知,让你怎么样休假,人家都是固定下来哪天休,几年后的日历都排出来了,没有这样子的,我理解这些暂时的规定肯定不会过长,肯定作为一种历史的立法,就应该把这个固定下来。
今年的放假时间,国务院在年前已经定下来了元旦休三天,春节七天,反正都是调休,清明节调休三天,五一劳动节也是调休三天,端午节也是和中秋节一样,调休放三天,国庆节调休放七天。实际上这个是从07年规定的,08年开始实施的,这种是黄金周制度。
1.4 我国的带薪休假制度
实际上我们国家的带薪休假制度不是没有,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劳动法》,那时候就有一个表述,第四十五条讲国家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就可以享受带薪休假。实际上没有规定休多少,休一个礼拜还是休十天?没有说。那么到07年,国务院又出台了一个条例,这个条例叫什么呢,职工带薪休假条例。第三条是讲职工累积工作不满一年到十年的新员工,规定年休假是五天,满十年,不满二十年的,也就是一帮年轻人的感觉,十年到二十年工龄了,这个时候休假是十天,给十天假,满二十年或者上二十年以上的十五天。刚才我说的列的那个表里面是5天到15天。从法理上讲,这两个文件已经对职工的带薪休假有了保障,但是实施上多数的企业应该讲执行是不力的,没有执行,我搞了一个调查,在北京这个情况好多了,应该说这个制度的落实能达到63%,已经相当不错了。中小城市和一些小城市,那些民营企业压根就没这概念,落实不力。最近国务院又出台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它对带薪休假也提出了要求。怎么说的呢,到2020年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讲的是2020天是基本落实,不是全面落实,实际上所谓的基本落实,我的感觉可能还得不到基本落实,我估计得到2030年。所以这个它有一个过程,刚才我们看到国际上的那个过程也是很艰苦的。
那么这个《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出台,意义非常重大,为什么?因为它谈的国民带薪休假,实际上是倒逼出来的,是什么倒逼出来的,是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倒逼出来的,我们要发展产业,让老百姓去休闲,他得有时间,有时间就得休假啊。我不希望有过度集中的旅游,要分散开,这个纲要我觉得是一个好的文件,首先它体现了对国民的尊重,这种尊重是休闲权的尊重。休闲权利的尊重,第二个也是对大众来讲,是培养休闲意识,当然所谓的大众也包括企业主。你不休闲也是不对的,都要休闲,员工也要休闲。第三个对扩大内需,我们国民经济发展到这一步,要找到一个新的增长点,那就是休闲产业,一个新的增长点,从内需的角度,他又会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于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以及社会稳定它都有意义。这是讲的第二个问题,也就是说国际,国内的这种带薪休假的这种变迁,看到的它的这种艰巨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