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本对钓鱼岛的窃占过程
日本是什么时候开始窃占钓鱼岛呢?是1884年,这是日本的官方说法,当然在那之前有没有日本渔民跑到上面去也不知道,认为可以作为依据的是1884年,有日本人第一次登上了所谓的“无人岛”,而且开始打这个岛的主意。当时大清国还是有所警觉的,因为1885年9月6号《申报》就已经刊登了,说“台湾东北边之海岛,近有日本人悬日旗于其上,大有占据之势”,这是已经可考的一些材料。
其实我们在完善历史证据链的时候,还发现了一些新的线索。有一些是日方的,这个白皮书里面有。比方说,日本确实是1884年有人登岛,但是登岛的人回到国内以后,给周围的人和家属讲了登岛的所见所闻,其中有一条后来被刊登在了《九州日新闻》上,这是日本的报纸,但是日本人很精,我花了很大的力量,还动用了一些办法,想找到这个《九州日新闻》,好像已经被彻底销毁了,但是根据那张报纸的记录说,第一次登岛的日本人是几个人,上去收集信天翁的羽毛和鸟粪,这个工头回来告诉他女儿说,在岛上看见两具尸体,尸体穿着清朝的服装。所以我们在和日本政客辩论的时候,经常说你别说谁先登岛了,我们死都是比你(先)死在岛上的,而且岛上环境恶劣,说不定明朝的尸体都有,早就已经腐烂了,你就别跟我们争历史归属,谁先发现。关于谁先命名,你现在把它叫做“尖阁列岛”,整个那片岛叫“尖阁列岛”,主岛叫“鱼钓岛”,不就是钓鱼岛吗?日语和汉语不就是语言结构不一样,我们是谓宾结构,他们是宾谓结构,我们“钓鱼”,他“鱼钓”,其实不就是中国人命的名吗?他心里也明白。
然后是窃占过程。1885年日本发现这个岛就想占了,那个冲绳县县令——当时已经不叫“琉球”了——开始进行所谓的秘密调查,得出一个结论说这是一个“无人岛”,因为那个岛确实不太适合人生存。我们管辖和利用的时候,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有长期居住的居民。但是他就以这个作为借口要建立标识,当时还是做贼心虚的。所以1885年,内务卿山县有朋在接到了这个地方政府要求建立标识的要求后,就给外务卿写了一封信征求意见。当时的外务卿就是井上馨,在给他的回信中说得很清楚,说“此刻若有公然建立国标等举措,必遭清国疑忌,故当前宜仅限于实地调查及详细报告其港湾形状、有无可待日后开发之土地物产等,而建国标及着手开发等,可待他日见机而作。”显然他们知道这是一个有人岛,是有归属的,当时没敢这么做。
到了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同年11月底,日本军队占领中国旅顺口,清政府败局已定。在这个背景下,内务大臣再一次提出,他认为“今昔形势已殊”,说白了就是清朝已经被打败了,过去要想占的话,清朝肯定要抗议,现在它已经被打败了,都割地赔款了,这个岛根本不在话下,所以要把它编入冲绳县管辖。所以在清朝落败的情况下,日本人把我们的钓鱼岛偷偷摸摸地(占为己有)。
为什么说它是偷偷摸摸的呢?《马关条约》里面没有。《马关条约》不可能那么细,把所有的小岛都写上,所以他说《马关条约》没有。现在日本人跟我们矫情,说这个不属于日本侵略战争侵犯领土,因为《马关条约》里面没占钓鱼岛,《马关条约》里面说的是台湾“澎湖”。其实是一回事,你要不是借着甲午战争打败了清朝,是不可能把这个岛连偷带摸地弄到自己的口袋里面去。不过,弄到日本口袋里面以后,它也没敢履行正常的领土取得程序,对外没有国际公告,对内也没敢召开天皇会议宣布。这是它的窃占过程,所以我们一直说日本是窃占中国钓鱼岛。
到了1941年,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宣战的同时就宣布废除中日间的一切条约,也包括《马关条约》。到了1943年,法西斯阵营显示败绩的时候,反法西斯同盟召开会议,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发布《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1945年7月,中、美、英发布《波茨坦公告》,其第八条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之其他小岛。”战后美国对日本实施占领,其实是盟军占领,但是美国是核心部分,盟军占领的时候,有一个《盟军最高司令部训令第677号》,里面明确规定了日本施政权所包括的范围是“日本的四个主要岛屿(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及包括对马诸岛、北纬30度以北的琉球诸岛的约1000个邻近小岛”。但是,到了1951年9月8号,美国在排除中国的情况下,与日本签订《旧金山和约》,最后把苏联也排除在外,签订了这样一份和约,同意日本恢复国际社会地位,同时美国继续对日本实施军事战略,保有军事基地。和约的附则里面,美国要求日本提出“托管”,就是说那些岛屿作为军事设施,冲绳的美国基地也好,钓鱼岛也好,都由日本一并托给美国代为管理,就是所谓的“托管”。这个“托管”我们是坚决反对的。所以1952年2月一直到1953年底,他们搞了一系列动作的时候,中方一直表示反对,反对的过程由周恩来以个人名义发表的抗议声明,有我们外交部的抗议声明,所以日方所说的“中方一直对钓鱼岛没有提出过异议,一直到有了埃默里报告,发现了石油,中方才提出权利要求”,完全是讲不通的。
而到了冲绳归还日本的时候,美国一并把钓鱼岛的行政权交给日本。当然美国也很狡猾,因为台湾方面也提出抗议,美国人交换的第二天就宣布说我们交还的是行政权,不是主权,钓鱼岛主权归属应该给谁,由你们之间协商,就种下了一个钓鱼岛争端的祸根。美国想支配全球,一直在做的事总是给国际关系下一点药,然后由自己来调停,当然这个调停也是有限度的,特别是面对中国的发展,现在的美国也处在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4、中日“搁置”钓鱼岛争端
这是前面讲到的我们几次抗议和斗争。中日之间是1972年实现邦交正常化的,当时钓鱼岛曾经是一个问题。田中角荣来到北京和周总理会谈的时候,谈到了“我们叫尖阁列岛,你们叫钓鱼岛,这是一个问题”。当时日本的情况有一派政治势力坚决阻挠中国和日本建交,所以他们提出和中国之间的钓鱼岛问题不和解,不可以和中国建交,因为有领土争端,代表人物之一就是现在的石原慎太郎,他就想拿这个事防止中日建交。
但是,我们想一70年代初中国的情况,,当时我们面临着来自前苏联的巨大军事压力,几次提出要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我们不想两面受敌,所以才有了我们整个外交战略的那次大挑战,做了一个很大幅度的调整,从“反美”,转改为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然后联手“反霸”。所以才有了“乒乓外交”,才有了基辛格秘密访问北京,最后是尼克松越过日本来到北京,中美实现了首脑对话。
这个时候日本人马上开始转过来,一派力量是要和我们建交的,就是田中角荣代表的这一派。他提出这个问题以后,周总理说这是个问题,但是还有比这更大的问题就是建交,把这个问题先放一放。不是不重要,是以后再谈,田中角荣说好,那就以后再谈,说了这个事,回去我就有办法。言外之意就是我在这里提了,回去就可以堵石原慎太郎的嘴,我提了,对方说以后再谈,那就以后再谈,就把这个事搁置起来了。
1978年10月22日,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应日本政府邀请,前往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并出席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的仪式。小平同志当时跟日本政界讲的是把这个问题“挂起来”,先摆在那里,摆十年,不要紧,我们这代人不够聪明,留给子孙,他们肯定给我们聪明,到时候再解决。日方当时也是同意的。所以现在叫我们说存在“争议”,但是是“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日方说根本就不存在争议,因为日本原来是单方面控制的,控制方一般都不愿意说有争议。俄罗斯也不说南千岛群岛,就是所谓的日本“北方四岛”,有争议,韩国也不说 “独岛”和日本有争议,就是我的,在我手上我和你争议什么的。日方想援引这个例子,就是坚持不承认存在争议。到今天为止,仍然是外交斗争的一个争点,就是到底有没有争议。其实你说没争议,我说有争议,这本身就是个争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