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12年日本“购岛”和中国的反制斗争
到了2012年果然问题就来了:日本“购岛”,中国的反制斗争。
1、“购岛”事件始末
2011年年底,当时的首相就是民主党的第三个首相野田佳彦到北京来,和中国领导人商定了要在2012年,也就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的时候,把两国关系搞得好一点,当时的叫法是“中日国民友好交流年”。
等到进入2012年发现,“国民友好交流年”大概要泡汤,因为刚转过来日本右翼就开始闹事,就开始鼓动登岛。日本国会当时有45位右派议员,要联手上钓鱼岛钓鱼。中方很紧张,所以中方想这个我们不能客气,我们海监决定出手打击一下对方。
到了2月,日本开始掀起一个风波,要给钓鱼岛周边的小岛重新命名。其实那些岛本来都有名,日本只是想通过重新命名宣誓主权。我们国家海洋局也早有准备,2010年以后中方就已经进行了全面部署和非常充分的准备,所以你想命名没那么便宜,我们赶在日本之前,一下把所有岛屿都命名了,标经纬度了。右翼一看中方抢先了,日本右翼又要去钓鱼岛钓鱼,这个时候我们海洋局就出手了,尽管当时外交部还不让海洋局上手,让海洋局把船停在24海里,就是那个毗连区那儿,停在毗连区外缘,进入40海里但是不进毗连区。我们海洋局两艘船在那儿待命,但是日方因为要搞名堂所以海洋局一怒之下打了个“擦边球”。因为海洋局是管海的,最了解海况,就选了一个风高浪急的日子停在十二海里,风一起浪就把那个船推进十二海里了,日本人一看进了十二海里马上进行外交交涉。外交部当时还有点奇怪,没让海洋局进十二海里啊。后来我是听海洋局同志讲得很有趣,外交部问他们说谁让你们进十二海里,海洋局说不是我们主观要进的,是浪给推进去的,你以为那海上像地面一脚刹车就停到黄线外边了?海上一有情况就把船推进去了。外交部说推进去你得出来啊!对呀,出来啊,出来不得调头吗?调头不就绕一圈就出来吗?日本人就紧张了。这是3月16日,所谓“3•16巡航”。
4月16日石原慎太郎在美国高调宣布,东京要募捐“购买”钓鱼岛。这一下问题就不可回避了。日本政府如果同意他买,中日关系得失控,日本政府为了不让他买——所谓的不让他买,就要自己买——可是中国政府不能接受日本政府把私人手里的岛买到日本国,变成国家所有,这不就等于侵犯我们主权吗?所以就开始进行斗争。这个斗争从4月16日算起到9月11日,这是第一阶段,就是说它要买,我们反对,进行外交阻拦,但是没有产生效果,这个过程很长了。我们开始说日本右翼挑起“闹剧”,有人不同意,说这不是“闹剧”,这是日本战略,怎么叫“闹剧”呢?我们还是简单把它叫做“闹剧”,是因为它根本不可能实现。因为日本政府介入,介入以后“闹剧”就变成“政治双簧”了,前边石原是“跳梁小丑”,但是中央政府在背后渐进地推动“国有化”。中方当然是坚决反对,所以引发了激烈冲突。9月10日,野田召开了一个五大臣会议,确定了中央政府“购买”钓鱼岛,实施“国有化”的方针。9月11日日本政府和所谓的“土地所有者”(栗原家族)签约,签订了“购买”合同。
2、中国的反制斗争
中方就开始实施反制措施,这个反制措施早就准备好了。开始时候老百姓特别不满意,觉得咱们政府特别软,到了9月16日、17日,北京还有两、三万人包围日本大使馆游行抗议。我记得9月的时候,咱们钓鱼岛主权争端实际上是考虑三个角度:维权,维稳,维护祖国统一大局。维护国家主权不用说,但是维稳当时也成了问题了,老百姓不理解,认为日本一而再再而三地侵犯中国主权,中央政府如此软弱,对此很不满意。其实,这主要是因为没办法给老百姓讲得很明白,尽管我也经常在电视上讲钓鱼岛问题,但是没有授权,事实也不可能把我们做斗争的准备全都给老百姓讲清楚,因为如果在电视上这么一讲,全世界就会说中方是攻方,我们是说日本一而再再而三地侵犯中国主权,挑战底线,你们制造事端,你们发动“购岛”引发的这一场冲突,不是我们要去如何如何,但是这个话如果这么讲给老百姓,老百姓就理解不了,就很生气。后来随着斗争逐渐深化,老百姓终于把这件事看也看明白了,现在已经好多了。
当时斗争实际是打明牌,从“3•16”开始,4月,7月,9月,一步一步斗过来已经越斗越僵了,我们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刚才我说到查阅档案的问题等等,其实实际上我们一直都在做各种各样的斗争准备,写材料,要不然我们也不可能那么快就拿出一本白皮书来,也不可能单天就出各种各样的声明,包括常委的讲话,早都做好所谓“法斗文争”的准备,军事准备也早都做完了。
所以,从9月11日日本签订“买卖”合同,我们就开始以三天为一个节奏,一批一批地出反制措施,出来以后我们等一下,看反应,日本肯定得派人来交涉,我们进行外交斗争得有效果。然后再打第二批、第三批,很有节奏,很有章法。
第一批是公布了钓鱼岛附近的领海基点基线路,宣布对钓鱼岛实施24小时监控,而且一上手就明确告诉全世界说,中国将在2020年在钓鱼岛上空打满八个卫星,把整个水域全部监控起来。你看看国家海洋局现在指挥室,一面屏幕上全部是电视机,有海上的,有天上的,传过来所有画面把全方位都监控起来,然后切换,有点像电视台的演播室。标桩也早在2010年2月就做好了,现在还没送上去,但是我们确实是宣布了领海基点基线,实时监控,按照国家主权权力应尽的义务,我们开始在天气预报里播海浪海况预报,向全世界公告,因为这是中国领土咱们得告诉大家那地方什么样,现在也是一样,每天新闻联播过后天气预报最后字幕里都有钓鱼岛。尽管绝大多数中国人不需要知道那个事,但是必须这么做,这是我们的主权权力。
第一批反制措施出去之后,到了13日,日本外务省亚大局长杉山晋辅马上来到北京和我们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罗照辉紧急磋商。下了飞机谈了一下午,吃了晚饭又谈了半宿,第二天上午吃完早饭又开始接着谈,三场谈下来之后毫无进展,双方谁都不让步。那好,中方开始协调,14个部委协调完了之后报给中央,中央领导人最后下决心拍板,第二批反制措施上手。
第二批就特别猛了,用石原慎太郎的话说“中国人疯了”。在14日早晨天刚亮,他就发现中国海上,这会儿不是渔政,而是海监船编队,这也是公开的秘密。我们的海监船从北海分局一直到南海分局,打破了限制,跨防区调度。我们当时海洋局的船只有50船和83船是带直升飞机的,就意味着这个船去了以后,即使你拦得住船,直升飞机也可以飞起来落到岛上,你能登岛我就能登岛。所以中国海监船用八艘船编队用最大航速直扑钓鱼岛,根本不管有没有船在阻挡,阻挡我就撞翻你。所以日本特别吃惊,只敢伴随航行,我们往里开它在旁边陪着,当然也是不停地喊话,我们也在喊,然后我们进行主权巡航,绕一圈之后回来它还在后边尾随航行,跟在后边。
同时,我们发布了《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出版了钓鱼岛宣传的各种文本小册子,开始把这个斗争扩大到国际舞台。这个也是必须的,因为野田佳彦他觉得中国来势凶猛,而美国又迟迟不愿意给他特别明显的承诺,干脆自己就把我们告到联大去,在联大辩论,中方“蚕食”钓鱼岛问题等等。
这一场斗争斗到2012年12月13日发生了一个变化,从9月27日中日开始进行国际舞台的法理辩论,这个斗争过程中应该说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日本中央政府无论是前面的野田政权还是现在的安倍晋三,都不肯轻易退让。他和我们想法差不多,钓鱼岛主权争端应该说是中国在复兴或者崛起过程中碰到的第一道真正的阻拦或者叫“第一道坎”,南海那些申索国蚕食我们,我们当然也很头疼,但是毕竟用不着战争手段,也能找到居中的解决办法,比如说黄岩岛的问题,黄岩岛没开枪也没开炮,但是是和平方式吗?我看不是,海军进去往那儿一横,你来了我撞翻你,这是“非和平方式”。确实有效果,我们后发制人也能解决好黄岩岛问题。
但是钓鱼岛问题没这么简单,因为日本有日本同盟,日本海上自卫队非常强大,而且日本过去长期是亚洲的老大,地区霸主,它不会轻易就范。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对中国来说,日美同盟是块“试金石”,对日本来说也一样。同时,如果我们在钓鱼岛主权争端中输给日本,那周边这些麻烦一个连一个不会断,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中方不输给日本,我想菲律宾、越南这些申索国也能掂出这里的份量,恐怕会有所收敛,所以我们不退。但是,日本用相同的道理来渲染中国的威胁,并且让美国支持它,拉拢东南亚那些申索权力的和中国争夺海洋的国家,所以它也非常强硬,这个强硬一直在斗下去。
我们内部研判的时候说有点像上甘岭,大的战役都打完了,但是没有彻底分出胜负,双方在比拼意志,比拼决心,比拼耐力,都在加大投入。日本海上保安厅在增加费用,增加投资。双方都在让海军退役补充警察系统的对冲,不同的是我们和平执法,我们的海监船有一些是原来的军舰退役的,但是把炮全拆了,后造的专门的海监船是不带炮塔的,前边空地是停直升飞机的。中国是大国当中唯一一个海监船只带两只冲锋枪,真是冲锋枪,我看过,而且是微冲。这两天日本人又炒作说中国海监船夹击日本渔船,用机枪指着日本渔船,一旦开火日本国民和船都得打沉,哪有那么回事!船上就没机枪,确实没有,明显胡说八道。下一周我去日本,准备在日本说一说,你们这个造谣造得太离谱了,我们就根本没有机枪,你说我们用机枪指着你,这怎么可能呢?不会是你们把什么棍子,棒子都看成是机枪了,你们不至于水平这么低吧?
斗到了12月13日,发生了一个中国海洋局飞机飞到钓鱼岛上空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日方的说法,我们当然要进行维权,海上要维权执法,空中当然也得维权执法。领海基点基线是包括领空的,就是说底下这一片领土和领海是我的,那正上方的空气动力飞行器的飞行高度就是我的领空,它是有高度限制的,一般说法是领土上面的空气动力飞行器,就是说你不能发一个火箭搞到外太空去了,就是飞机类的、热气球类的飞行最高高度,有人说2万米,我也不知道是多少米,反正就那个高度是领空。我们去领空维权,日本自卫队F15就起来了,我们马上就反对,说我们是和平维权,我们海监飞机是不带武装的,而且是民用飞机,你们用航空自卫队来对应这个违反国际惯例。对方当然讲他的防空识别圈的问题,因为防空识别圈各国不一样,是为预警用的,它们划了一个,当时不是对我们,是对前苏联的,划了一个很大的四边圈,划到了离我们沿岸130公里的地方,这明显侵犯中国主权。中国过去没有防空识别圈,我估计快有了,这样我们就可以非常名正言顺地起来维权空中。不过在这之前我们有十几年的时间,你有你的防空识别圈,我们也有我们部队的警戒区域,我们也一直在飞,这个事情就把海上冲突一下子变成空中的了,空中比海上风险更大,但是,海上也是有风险的。我记得我给海监同志讲课的时候跟那些船长们聊天,我们东海的那些海监船船长说,高老师你不知道,你们打“文仗”是没风险的,除非是哪天你到日本去访问让人右翼把你行刺了,我说这也不大可能。但是海上斗争是有风险的,因为如果中央下决心说撞,就像撞车一样,谁把谁撞翻,谁把谁撞沉都很难说,也可能撞了轻微的刮蹭,双方损失不大,也不会出人命,但是还是有风险的。因此,我们几个船长为这个事都写过决心书,虽然不是血书,但是也挺感人的。船上最重要的岗位是轮机长,原来我一直以为大副和水手长很重要,其实他们都不重要,最重要是轮机长,船长最重要,船上的第二号人物是轮机长,过去船是烧煤的,所以用轨道推煤,那个岗位叫老鬼,老鬼们纷纷写了决心书告诉船长说,如果中央一个电报过来说撞,你必须在撞船前三分钟通知我,我让底仓的所有乘员上甲板,因为底仓平时要有五个以上的人操作,这个轮机长是有决心死在底下的,撞了以后肯定撞的地方高于底仓,一进水就闷死了,这是海上。空中就更不得了了,飞机掉下来肯定没有生还机会,所以现在还是有一定擦枪走火和引发战争风险的可能性在里边。
当然双方也都在克制,这个说得通俗点,有人说是中国不想打,日本不敢打,美国不让打。美国不想让日本拖进一场和中国的大规模军事冲突当中,因为中国不是阿富汗,不是伊拉克,而且我们有一些特别强硬的军方言论,尽管这些言论有的太过分了,和中央要求的不一样,但是说给美国听还是有一定警示意义的,中国人捍卫自己领土的决心你大概也见识过,所以美国人很小心。包括这次安倍晋三访美,安倍的期望值很高,希望美国给他一个明确的承诺,但是美方耍了一个滑头,首先是公开会谈当中,包括会谈后的记者招待会,安倍讲了尖阁列岛,奥巴马说日美经济合作问题,不往钓鱼岛上说,公开场合钓鱼岛一个字都不提。但是事后查清了,这是美国一个重要的智库人物说,私底下奥巴马还是给了安倍一些承诺,所以安倍现在也很嚣张,一方面说中日两国要尽早实现首脑对话,尽快建立化解海上危机的机制,但同时他也不断放出一些强硬的话,给中国施加压力。
最近又发生了一些新问题,从9月“购岛”以来日本不断挑起事端,造谣、抹黑中国,给两国关系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搞了很多名堂,有“火控雷达”的问题,还有1月份,在“火控雷达”之前,他们炒了所谓“外交档案”问题。我们1950年5月15日有一份已经解密的外交档案里,有一段行文提到了“尖阁诸岛”,日本人如获至宝,说找到这个东西,中方所有关于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理论体系就彻底崩溃了,我们一开始很紧张,后来仔细研究了这个材料,对这个事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后发现这个事说到底对我们还是有利的。于是,我们给了一个正式的回复,说确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曾经在1950年5月15日编过一个叫做《对日和约中关于领土部份问题与主张提纲草案》,那里边有这么一小段话,其中使用了“尖阁诸岛”的字样,因为1950年新中国刚建立,而且美国还对日本实施占领,全世界对整个日本领土的问题用的都是日本在近代以来侵占了大片中国领土编制的地图和叫法,全世界管那个地方都叫“尖阁诸岛”,所以我们为了开展外交斗争、外交谈判,只能使用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叫法。你要叫一个别的名别人不知道,就好像《开罗宣言》里边说满洲如何如何,我们中方也签了,也是带满洲文本的,但这不等于我们支持满洲国。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那是一份关于《对日和约中关于领土部份问题与主张提纲草案》,这个提纲草案里边我们把全文研究之后发现对中方非常有利,因为那里边讲“尖阁诸岛”离台湾很近,所以是把“尖阁诸岛”划给琉球还是划给台湾需要进一步研究。但是这一段话是关于琉球领土的一节,而那一节里讲的是琉球也不属于日本,如果日本的外交系统认为这个就是中方立场,并且你拿这个来指责中国意思说你按照这个办,那太好了,现在的冲绳你赶快归还,因为冲绳就是过去的琉球,而且按照那里边的说法不但钓鱼岛不是日本的,连宫古岛也不是,中国将因此得到大片领土。后来日本人不炒这个事了,开始炒“火控雷达”。这些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从反面讲也推动了我们研究的深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