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近期中日钓鱼岛冲突
(一)2010年“9•7”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及双方得失评估
菅直人任命的国土交通大臣是个对华强硬派,所以海上保安厅改变了在那之前中日海上的一些做法。2010年9月7日,中国渔船和日本海上保安厅船只在钓鱼岛附近水域发生碰撞,海上保安厅无理抓获中国渔民,要以日本的国内法片面判罚中国船长,就是詹奇雄。实际上在那之前已经有了相当多的冲突,官方和民间都有。
1、“9•7”撞船事件始末
首先是中日之间曾经有过一个默契,日本不登岛,日本不建立国家或者是地方政府标识,不开发,中方不进敏感水域,这个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一直到本世纪初,双方在努力维护的一个所谓默契的状态。但是,情况总会有些变化,因为钓鱼岛周边水域就是闽东、闽外渔场,是我们历史上的传统渔场,中国渔民在那儿打渔打了一千多年了。因为那里有个海沟,海沟顶上有个黑潮,黑潮流速特别快,古代航海技术落后的时候日本渔民过不来,那地方一直是我们中国渔民打渔的,或者是大陆,或者是台湾,渔民都在那儿打鱼。所以,尽管有那个默契,有那个共识,可是我们岸边的鱼越打越少,渔民跟着鱼走,鱼不管什么默契、共识、十二海里、二十四海里,哪儿有鱼渔民就得往哪儿走,所以双方就摩擦不断。
2010年之前大约有两年多的时间中国渔民大量驶往钓鱼岛进行捕捞作业,日本的海上保安厅就驱赶,驱赶的强度越来越大,最后到了把中国的渔船劫住之后割破渔民的渔网,把捉到的鱼放到海里。但是渔民还是去,因为渔民是讨生活的,而且钓鱼岛从法理上、原则上来说都是中国领土,中国的海域我怎么不能去啊?所以我们就一再去,到了9月7日就撞上了,这是民间。
其实在那之前官方也有冲突,日本不断提升侵占钓鱼岛的行为程度,一些地方议员右翼分子找个由头就去登岛,我们也非常愤怒。所以我们在2008年12月8日,我们国家海洋局就曾经派出了我们海监系统的51船和46船突袭钓鱼岛,那是至少近代以来中国政府官方船只第一次驶进钓鱼岛十二海里,所谓“12•8巡航”。日方也非常紧张,日方也加大了力度开始抓捕拦截中国渔船。所以中国渔船在突围当中和日本的海保船相撞,给海保船撞坏了,中国渔船也有点受损。所以日本以日本的“妨碍公务罪”判罚我们的船长詹奇雄,这当然不行。所以从2010年9月7日到9月24日,17天半的时间里,中日双方围绕钓鱼岛展开了第一次投入全部外交资源的正面冲突。中方开始逐步展开交涉,从部长助理、副部长、部长、国务委员,不断升级。简单来说,是我们不断地采取了一些政治外交上的保持压力的做法。
当时我们有4个明确的斗争措施,还有4个是不明确的,不明说的但实际上也在做。明确的有提醒中国公民注意赴日旅游安全,中国老百姓很懂的,不用说不准去日本旅游,限制公民旅游这个违宪,所以我们提的建议是提醒中国公民赴日旅游注意安全,这一提醒第二天马上老百姓纷纷退团。不明说的还有一些比如说稀土,比如说对日出口,这都不作为经济制裁,但实际上我们也在做。压力进一步升级,但是日本人坚决不退让,认为可以用日本法律判罚中国公民,一直到最后22日温总理在联合国出席会议的时候警告日方切勿一意孤行,中方将会采取进一步行动。我们领导人一般不像他们,像最近安倍又说我们掠夺他国领土了,我们领导人一般不说那么直白的、不适合领导人身份的话。但是温总理警告到这一步就说得已经很明白了。日方仍然认为它不会输给中方,它可以最终取胜,所以还不放。
到了23日日本人发现发生了两件事,一个是中国正式停止对日出口稀土。日本突然发现没有稀土它的很多高科技产品都是做不了的,所以很头疼。同时我们中方以“间谍罪”逮捕了四个擅闯中国军事禁区的日本人。这下日本人慌了,因为按照日本的法律你对詹奇雄实施“妨碍公务罪”判罚量刑上限是四年,况且你不可能不让中国政府介入。事实上詹奇雄从被他们抓第一天起,扣在警察署,我们的九州总领馆的外交官每天都去探视,给予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但是中方是以“间谍罪”抓了这四个日本人,这就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公审,至少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所以日本就放还了詹其雄。
2、中日双方得失评估
2010年9月7日到9月24日这一场斗争过后我们做了一个评估,我们认为那一场斗争或者是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第一个回合打下来之后双方互有失得。中方所得是明确告诉日本中国在保护领土和主权、保护人民方面是有不可动摇的决心和底线的,就是你不能动我的人,你不能直截了当侵犯中国领土,如果这个你动了,我就不计后果坚决斗争到底。第二,我们利用“9•7撞船”开展了钓鱼岛宣誓主权的常态化巡航。
前面我说到了2008年12月8日我们曾经进行了一次“12•8巡航”,但是等到“9•7撞船”以后我们叫“开展钓鱼岛宣誓主权的常态化巡航”。后来我就问海洋局,我说你们把那个“12•8巡航”叫什么,海洋局说“12•8巡航”叫“出动性巡航”,比如说你是个警察,你是个派出所,有人打架了,打来电话报警,那么你骑着摩托车去了,这是出动性任务,如果你是片警,这一片归你管,你一天得转三圈,不管有事没事你也得去,这是“常态化巡航”。所以2010年撞船以后我们就开展了常态化巡航。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2010年搞的常态化巡航还是一个理论上的,真正实现了常态化巡航是在去年,就是所谓日本搞钓鱼岛“国有化购岛”之后我们的反制措施。2010年的常态化巡航我们还没派海监船去,派的是渔政船。为什么不派海监船呢?大伙儿可能听过这个说法,咱们国家叫“九龙治水”,所有涉海部门加在一起是九个,叫“九龙”,其中重要的是五家,叫“五大龙”,还有“四小龙”,加在一起是“九龙”。“五大龙”是海洋局的海监,农业部的渔政,交通部的海巡,武警的海警再加上海关。“五大家”里头最重要的是海监和渔政,但是它俩职责不一样,海监作为宣誓国家主权其实是最名正言顺的,而渔政的职责是管理中国渔民海上捕捞作业,不是维权用的,是管自己渔民的。
但是让渔政去,也有一个好处,它的冲突烈度低。我们过去和日本有一个心照不宣的默契,国家公船不去,你不得上岛、不得建国家标识、不得开发,互相是制约的。如果2010年我们派海监去了,日本右翼可能趁势上岛又搞名堂什么的,那时候冲突早就激化了。但是我们让渔政去,渔政去的理由是管理中国渔民去了,中国渔民哪都有,渔政哪都能去,这个挺方便的,所以我们当时就让渔政去。
其实这个海监也不是完全不去,只是没进十二海里。海洋局同志捍卫国家主权的斗志非常昂扬,我跟他们很熟,知道他们热情特别高,很努力,除了“12•8巡航”之后后边又有了“3•16巡航”,都是他们主动出击的结果。
2010年斗争以后,我们判断日方实际也有两点所得。日本利用我们这个强势的外交斗争,一方面拉美国介入钓鱼岛主权争端,让美国公开承认钓鱼岛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范围,就是安保条约的第五条,如果日本受到武力攻击,美国可以直接武力介入。第二,渲染中国的威胁,在中国周边寻找共同遏制中国的伙伴。
2011年日本发生“3•11”特大地震,加上海啸,加上核泄漏。当时,我们还是希望两国关系能够趋向正常,所以胡主席到日本大使馆去悼念死难者,这虽然不是破天荒,但我查了外交史,整个共产党外交史上到外国使馆去吊唁大概就两、三次,所以对日本大概第一次了,我们还提供了很多人道主义的物资援助。但是,2011年两国关系也没好到哪儿去,年底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判断,我们认为2011年的中日关系仍然是2010年“9•7撞船”留下痕迹的“9•7中日关系”,而不是“3•11”地震中方进行外交努力后,所谓的“3•11中日关系”,这个说起来也正常,因为2010年9月7日撞船双方那场斗争是双方进行的,双边的斗争,而且是和自己国家利益相关的。“3•11”特大地震首先没有敌人,那是老天爷的事,全世界都对日本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也不是我们一家,我们想用N分之一的援助去缓和和日本双边的冲突,事实上也做不到。所以当时我们认为中日关系总体向好的方向发展,但还时有摩擦,当时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海洋问题,今后仍有可能激化,这是2011年年底我们的判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