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肇始问题,学界存在诸多不同认识。笔者略举目前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肇始问题的几种观点,并加以辨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马克思传入中国时就开始了”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个实践过程,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马克思传入中国时就开始了,尽管那时并不是真正自觉地‘中国化’,而且理解和表述都不完全标准、科学”(何一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关于马克思主义何时传入中国,主要有1898年说、1899年说、1902年说、1912年说等几种看法。这些关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时间的观点,主要指“马克思主义”这个词(或者称呼)传入中国的时间···【详细】
民生的“3+2”指标大致覆盖了民众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3+2”民生指标同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目标是吻合、一致的。同时,民生的“3+2”指标简单明了,便于操作。重要的是,民生的“3+2”指标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具有可比性的民生指标,而并非自说自话。
然而,现实当中,很多人将民生的理解过于泛化,常常把同民生有关的事情都算作民生本身的事情。基于这样一种对民生的泛化理解,一些地方政府把许多本不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都算作民生支出。比如,有的地方政府在“民生”支出的名下,把城市基础建设(包括城市豪华广场)、公路(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包括高铁)、城市地铁、农田水利建设、环境生态建设、大剧院、博物馆、音乐厅、歌剧院等方面的支出,一股脑全都算作是民生投入。理由是这些事情都同民生有关。这样一来,改善民生几乎等同于社会经济发展,民生问题已经没有多大特定意义了···【详细】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必经过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又好又快地推进城镇化建设。如何认识新型城镇化?各地又应怎么推进?笔者谈几点粗浅的思考。
一、城镇化建设将强力拉动经济持续增长。今年2月27日《光明日报》报道,2012年末我国城镇人口71182万,比2011年末增加2103万;乡村人口64222万,减少1434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2.57%。但总的来看,我国城镇化水平仍然偏低,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今年3月2日《环球时报》报道称,中国城镇化将在未来10年新增4亿城镇人口,这一过程的资金投入将达到40万亿人民币,人均资金投入达到10万元。这40万亿花出去的过程应催生一大批中小企业,帮助一些已有基础的民营企业发展更快。这组数字说明,城镇化建设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将会带来中国经济的持续繁荣···【详细】
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总目标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要在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经济目标。就云南来说,推进全省经济翻番,其关键点是要推进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翻番。为在2020年使云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全省农村人均年纯收入需要在2010年基础上翻1.58番。为了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最近出台的《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意见》,在明确今年云南省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目标和任务时,强调要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和“翻两番、增三倍、促跨越、奔小康”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不断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为我省“三个发展”夯实基础···【详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项目评审是为重大项目决策把关的重要环节,对于优化重大项目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投资效益、规避投资风险、确保工程质量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省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作为我省投资项目决策的评审机构,应顺应时代要求,不断创新项目评审工作,自觉担负起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为服务我省科学发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作出应有贡献。
创新项目评审工作,必须建立在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项目评审理论方法体系基础上,构建以“提高投资效益,规避投资风险,注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内容的项目评审核心价值观。在坚持这个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创新项目评审工作要正确处理好以下···【详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