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精神富有的模范践行者(3)

争做精神富有的模范践行者(3)

摘要:物质与精神是哲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筑牢精神支柱,就要增强党的意识,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振奋精神,保持积极进取、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良好状态。

要树正气,不要导向偏差。精神状态既要激,也要励;既要个体振作,也要营造氛围。在一些单位里,有的人只有“唱功”,没有“做功”,习惯于当“背手干部”、做“甩手掌柜”;有的人只谋人,不谋事,八面玲珑,忙于应酬;有的人只“吹哨”,不“上场”,只当“裁判员”,不当“运动员”。树正气,就要是形成一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正确导向,切实净化政治生态,不能只讲关系不讲能力,不能只琢磨人不琢磨事,不能让干着的不如看着的,不能让敢担当有作为的不如讨巧卖乖当“老好人”的。总之,不能让“劣币驱逐良币”。

要有朝气,不要暮气沉沉。党员干部有朝气,就是要变“被动应付”为“主动作为”,坚决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观念,从本地本部门实际出发,主动思考破难之策,创造条件开展工作,积极为民办好实事,努力形成竞相争上、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就是要变“不紧不慢”为“只争朝夕”,进一步加快节奏,高强度地推进各项工作,高效率地完成目标任务;就是要变“满足于过得去”为“追求过得硬”,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像对待自己的事情一样对待工作,做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努力创造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一流业绩。

要扬锐气,不要故步自封。工作缺少锐气,就出不了活思想,难以有新思路。特别是针对当前干部队伍的实际,更要牢记“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道理,力求以勤补拙,扬长补短。必须坚决破除“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狭隘观念,不断增强“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意识,勇于自我超越但不惯于折腾,善于总结提高但不囿于经验,严于遵守规则但不循于常规,把“每一次”都当作“第一次”来对待,把“每一天”都当作“今天”来对待,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要养静气,不要心浮气躁。心宁则智生,智生则事成。当下的我们生逢其时。这是一个迈向光荣与梦想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问题和挑战的时代。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挑战也是前进的动力。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提出治学三种境界,实际工作中也要有这三种境界:首先,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其次,要静下心来,刻苦工作,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收获成果。

要显大气,不要目光短浅。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大气尤为不可或缺。要开阔视野,培养世界眼光,增强全局意识,正确把握本地本部门在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从更高的高度、更广的层面研究和推进工作。要开阔思路,既深入研究全局性、战略性、规律性问题,又努力破解那些新的带有趋势性、普遍性的矛盾,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要开阔胸襟,具有豁达的雅量和坦荡的气度,摆正位置,调节心态,正确对待名利得失,甘为“无名小卒”,甘当“幕后英雄”。

◆提升精神境界

精神富有的核心是提升精神境界。思想主人之心,道德范人之行。一个人,道德修养加强了,精神境界高了,就会提升人生品位,感悟人生价值。“水清沙自洁,官贤弊自绝”。现在,老百姓对我们党和党的领导干部意见比较多,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些党员和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水准不高。所以,与其责怪别人冷漠,不如首先燃旺自己这盆炭火。我们要深刻体会“德”的要求,切实履行“德”的规范,不断沉淀“德”的力量,以德修身、以行践德,努力培养良好的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真正做到正心、善行、有形。什么叫作“正心、善行、有形”的境界?就是当你忘记你的过去、看重你的现在、乐观你的未来时,你就站在了生活的最高处;当你明白成功不会显赫你、失败不会击垮你、平淡不会淹没你时,你就站在了生命的最高处;当你修炼到足以包容所有生活之不快,专注于自身的责任而不是苛求于一己私利时,你就站在了精神的最高处;当你以宽恕之心向后看、以希望之心向前看、以同情之心向下看、以感激之心向上看时,你就站在了灵魂的最高处。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