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中国就业歧视中的几大门槛?(2)

如何消除中国就业歧视中的几大门槛?(2)

核心提示:【编者按】有些老话题会在固定的时间段成为新热点,“就业歧视”就是其中之一。”  教育部日前下发通知,规定凡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

【本科出身院校门槛】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长华痛批学历歧视,“这两年,一些用人单位招聘时直接排斥普通高校毕业生,即使是毕业于重点大学的博士,也常常会因本科读的不是‘211’‘985’大学而被拒之门外。”王长华直言,这样的选人机制简单粗暴,直接损害了普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权益。

近年来,“院校歧视”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有资料显示,七成多的高校毕业生遭受过就业歧视,90%以上的招聘广告中含有歧视性条款,许多毕业于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起点上就面临歧视,连起码的公平展示、平等竞争的就业机会都难以获得,以致“同等学历不同等待遇”。

如何应对:尽快出台《反就业歧视法》破解“中国式”就业歧视

对于“本科没能读重点,上到博士也白搭”的“中国式”就业歧视,作为国家首批“211”和“985”重点建设高校的一校之长,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龚克明确表示:不赞成。“企业用人也好,机关用人也好,还是要看人的全面素质。”

龚克认为,“中国式”就业歧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很好地建立起人才流动机制。他解释说,对用人单位而言,所用之人不能胜任工作却辞不掉,是最为难的,特别是一些事业单位,缺乏退出机制,几乎仅看简历就要把这个人雇佣下来,而且是长期雇佣,确实风险很高。在筛选率比较高、竞争力较强时,选择毕业于“名校”的求职者,风险似乎会小一些。

为此龚克强调,要改变“中国式”就业歧视还要改变用人机制——用人单位要实现人才“能进能出”的流动。“经过三年工作岗位考验,是否胜任便可一目了然,根本不必再追究本科在哪儿读的,甚至初中在哪儿读的。”

【身体疾病门槛】

乙肝歧视

虽然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近1亿乙肝人群的平等就业问题,陆续出台了相应法律法规和政策,禁止就业体检检查乙肝。然而,就业体检禁查乙肝并未得到遏止,乙肝歧视状况仍普遍存在。而且用人单位检查乙肝的违法成本低,地方实施细则进一步减轻处罚。2008年1月1日生效的《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第六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规定,在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乙肝病原携带者从事的工作岗位以外招用人员时,将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作为体检标准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雷闯认为,最高1000元的罚款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是“九牛一毛”,无法起到震慑作用。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