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搞活金融市场
首先是通过金融创新来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服务。我国目前金融领域存在较为突出的供需脱节现象。一方面是中小微企业、城投公司等出现突出的融资难问题,另一方面是民间存在大量的闲置资金,缺乏满意的投资渠道。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应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包括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信托贷款、动产抵押贷款等。另外,应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直接为中小微企业服务。我国当前城镇化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应该推出与城投公司特点相匹配的长期企业债券产品。
其次是搞活股票市场。我国股票市场自从金融危机以来一直不尽如人意,股指表现与GDP的增长严重脱节。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制度设计存在严重缺陷,导致长期以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未能得到充分保障,进而带来突出的信任危机。因此要搞活股票市场,使之充分发挥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必须从保护投资者权益,重建市场法治秩序出发,完善IPO制度、退市制度、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奖惩制度等。同时,积极发展各类区域性的股权交易市场。
3.以创业促就业
针对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要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鼓励自主创业,增加就业机会。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平均每百人拥有4—5个企业,发展中国家为2—3个,而我国仅仅为1.2个企业。通常,1人创业平均可以带动3—4人就业。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一般占到20%至30%,而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在我国适龄劳动人口中,希望创业、愿意创业、敢于创业的人数也比较少,城镇居民创业意愿不到5%。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当务之急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包括对新办企业注册资金和经营场所的限制,制定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优惠政策;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和企业交费登记卡制度,严格规范收费行为,简化审批、办证手续;全面落实鼓励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同时,在扶持政策上积极向文化创意、信息技术和社会公共服务等新兴产业倾斜,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其次要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一是建立创业培训平台,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创业服务专家队伍,为创业者提供培训,并根据创业者的需求组织开展项目推介、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二是搭建对口龙头企业对接平台,鼓励实力较强的企业将一些配套业务外包给小微企业,使其进入大企业的产业链;三是提供创业场所平台,建立小微企业的孵化园和创业基地等。最后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鼓励创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使劳动者不仅有创业观念,也有创业精神。逐步形成全社会崇尚创业、竞相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
(作者单位: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