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沧桑》观后感—空想社会主义者为何至今令我们感动(2)

《正道沧桑》观后感—空想社会主义者为何至今令我们感动(2)

摘要:今天,我们之所以对他们的社会主义冠以“空想”二字,就是因为这些最早“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者并没有找到实现自己梦想的正确道路,而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特别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早已大大超越了他们当年水平。

第二,空想社会主义者做梦的出发点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是为了改变社会最底层工农大众的命运,是为了建立一个所有人都能公平享受生活的新世界。这只要看看《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对诸位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的家庭和本人出身的介绍就清楚了。莫尔,出生在伦敦一个贵族家庭,14岁就到牛津大学深造,后来成为出色的律师和国会议员;康帕内拉才华出众,如果不是与当局作对,正如一位老人感叹的,“这个青年一定会成为伟大的学者”;圣西门出身贵族,15岁就被封为伯爵;傅立叶出生于富商家庭,20岁开始独立经商,发财的前景十分诱人;欧文虽然是一位马具匠的儿子,但在生活的历练中脱颖而出,很快就成为欧洲著名的大企业家。这样的背景资源,按照一般世俗的设想,安安稳走传统的路,那还不是享不尽的锦衣玉食、受不完的富贵荣华?但是,这些高尚的人为了给众人创造理想的生活,却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另一条路。这种这种情怀,直到今天不仍然是为我们树起了值得景仰的精神高地吗?特别是在今天的中国,当我们面临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各种利益格局需要进行调整的时候,是一味固守和扩大个人的既得利益,还是肯于为大多数人的需要做出必要的牺牲,实在是值得每个党员干部都好好想一想的。

第三,他们为了坚持自己的理想,具有不畏艰苦,不惧挫折,奋斗到底,至死不改初衷的自我牺牲精神。空想社会主义者受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他们本身的局限,无法找到实现其社会理想的正确道路和社会力量。尽管这样,我们今天之所以仍然要对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是因为他们为了忠诚于自己的奋斗目标,为了不违背自己的良心,不仅舍弃了原来的地位和财富,而且饱受磨难,甚至献出了生命。莫尔被处死;康帕内拉一生辗转于50余所监狱,时间长达30多年;圣西门因贫困而死;傅立叶在无尽的守望中郁郁而终;欧文为了实现理想王国,千金散尽,最终倒在了讲台上。《正道沧桑》告诉我们,欧文去世后,马克思曾经撰文指出:欧文“一经踏上革命的道路,即使遭到失败,也总是能从中汲取新的力量,而且在历史的洪流中漂游得愈久,就变得愈坚决。”应该说,这个评价用到所有空想社会主义者身上,都是合适的。当我们需要不断坚定理想信念的时候,把马克思的这个评价拿来用作为对我们的激励,应该也没有什么不妥。

精彩接连呈现,让我们满怀期待。

(作者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理论界》执行主编)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点击进入《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专题

宣讲家评论自3月1日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宣讲家评论团队邮箱:xj71pl@163.com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