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评读书(3)

核心提示:北大著名教授金克木有个判断,每个文明真正根本性的书也就几十本,其他多是二级、三级依次推演开来的。章太炎有三句话:读书有不明白的地方,应该请教师长;读书主要靠自己,将生活经验和书本知识相印证,会获得一种独特体会;读书主要得之于“忧患”,“忧患”能帮助你理解社会、理解人生、理解历史。

讲趣味,梁启超说有几种:劳作、游戏、艺术、学问等都是趣味,这些东西是最容易以趣味为始,以趣味为终的。然而,不懂读书的人往往苦读,苦读一定没有效果。有一位外国学生到北大读我的博士,他临走之时说了一句话:学问,我就不谈了,我特别羡慕老师做学问做得兴高采烈。真做学问的人,必须做得兴高采烈,诚然会有想不通而苦恼的时候,但更多的是很高兴的一件事情。倘若你觉得自己是硬着头皮去读书,那么,请你做些调整,考虑一下选择的书对不对,坐姿好不好,是否有心理压力。为什么有人痴迷、有人勉强对付、有人则打死也不愿意读书呢?除了受教育程度、经济能力、空闲时间等因素,关键在于你是否感觉到了“阅读的乐趣”。

我本人生长在找书困难的时代,那个时候读书很不容易,所以很容易找到读书的兴趣。而今天的学生们跟我生存的状态不一样,他们的诱惑太多了,因此,找到读书的乐趣比较困难。所以,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学会读书其实最关键的是学会找到读书的乐趣。其实阅读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情,找到属于自己的趣味。人人说好的,不一定适合你。十年后才能读得懂的,暂时搁置一下。对于真正的读书人来说,偏食是很正常的。我父亲也算是读书人,他说,他读了一辈子《红楼梦》就是读不出有什么好。其实,英国人很多是没读过《莎士比亚》的,但是你要问他,他肯定说莎士比亚很伟大,不说伟大显得自己特别丢脸。在今天的中国,肯定很多人会说鲁迅很伟大,可是你读过鲁迅的作品吗?有人读过,但是很多人没读过,更不要说读懂。其实,有“趣味”就意味着读书有个性、有边界、有局限。

                                            读书要兼及精神与物质

古今中外有很多阅读方面的书籍,诸如:讨论阅读的起源,阅读的意志,阅读的目标,阅读的心境、品质、方法等等,在我看来,这些书可看可不看。还不如读一点“有关书”的著作,诸如有关纸张、印刷、古书版本、历代藏书、书刊以及图书馆知识等等“有关书”的著作。这些“有关书”的著作对于养成读书习惯,很有好处。

在此,我引入两个人,一位是意大利哲学家、符号学家、历史学家和小说家艾柯,他的一本小说后来改编为电影,名字叫《玫瑰的名字》;还有一位法国电影泰斗、法国国家电影学院创始人卡里埃尔,他拍过《布拉格之恋》等影片。这两位嗜书如命,同是古书珍本爱好者,他们对于书籍对人类文明的进程有很好的理解,对书籍在当下的变局和处境也有洞烛幽微的观察。他们都看到了,网络时代书籍所面临的命运。为此,两人合著了对话集《别想摆脱书》,其中第一部分叫“书永远不死”。他们认为,书将来会有变化,纸本书还有未来,他们不相信电子书能够取代纸本书。这里所谈论的就是书的物质形态。因此,我希望大家了解一下物质形态的书。

(一)书籍及印刷史

读书要了解一下书籍的历史,有一点点书籍的知识,对一个人的阅读会有好处的。最简单的有20世纪60年代北大图书馆系的一本教科书,由刘国钧编写的《中国书史简编》;比较复杂的有张秀民写的《中国印刷史》上下两卷;还有钱存训的《书于竹帛》;作为专业性的研究,可以读《印刷书的诞生》一书。《印刷书的诞生》是法国年鉴学派大师费夫贺与一个图书馆的馆长马尔坦合作的经典之作,但是费夫贺没有做完就去世了,因此最后最精彩的部分没有很好的展开,有点可惜。《印刷书的诞生》是新史学的代表性著作,自1958年于法国出版以来,已成为西方书籍史与出版史研究人员必读的基本书目。

因为在此前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讲书籍版本目录、出版、图书馆、藏书楼,都是考证性的学问;而做文学史、思想史、文化史,则是一种分析性的学问。《印刷书的产生》则力图把做考证和做分析二者综合在一起。它谈的是书籍的社会史、书籍的文化史,从材料、技术、生产、流通以及地理学、做生意的办法等讨论书籍。由此,得出书籍对于文化的巨大作用。《印刷书的产生》最后一章写的最好,题目是《印刷书:变革的推手》,谈论的是印刷术进入西方以后,书籍的出版对于整个人类文明的决定性意义。

不理解书的产生、流通、扩散和变化,就不太容易了解整个文明的发展。当初欧洲各国鼓励书刊用本民族的语言写作、出版,本来是为了商业的利益,因为本民族语言容易得到承认。在这个过程中,本民族语言的茁壮发展,导致了统一的拉丁文化的衰退,这是整个欧洲语言发展的命运。英语、法语、德语,都是拉丁语系里面的地方语言,商人为了谋利,努力用本地方的语言来发行,这些地方语言越来越壮大,很快形成了民族文化和现代民族国家。即是说,欧洲的拉丁文化因为印刷机而崩溃了。

事实上,每一次重大的技术变化,最后都可能导致文明发展的方向改变。中国人谈印刷书,自叶德辉的《书林清话》以来,系统地结集谈出版的书籍大约有200部左右,其中包括图书史(含史料,下同)、造纸印刷史、编辑出版史、新闻史以及港台的同类书。八十年间,出版了200多种,不能算少。上海市出版局原局长宋原放退休后主编了《中国出版史料》,将现在用的古代、近代、现代这八卷的出版史料合在一起,从物质形态、文化层面、政治控制等等方面做了很多搜集性的研究。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