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刚:制度建设利于实现联系群众常态化

陈志刚:制度建设利于实现联系群众常态化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组织路线,群众工作历来是我们党的中心工作。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推进群众工作,涉及党和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必须创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各项制度。

制度建设对于密切联系群众具有根本意义

制度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行为主体具有规范性、约束力的行为准则。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使得人治观念有很深的影响,加强制度建设是破除人治观念、坚持依法治国的根本举措和内在要求。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在于密切联系群众,我们党最大的危险在于脱离群众。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密切联系群众的各种制度,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巩固的大局。制度具有规范性。一个好的制度会对群众工作的主体行为作出明确的、具体的、可供操作的规定,从而确保群众工作有章可循、有序进行,促进党群干群之间的密切联系。制度具有强制性。一个好的制度会对群众工作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创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对于遏制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作风,具有极大的保障作用。制度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群众工作是常态工作、长期工作,只有走上制度化、长效化的轨道,才能避免群众工作中的短期行为和“作秀”行为。做好群众工作,加强党群之间密切联系,必须建立健全制度,认真执行制度,健全相关体制机制,使群众工作的运行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总的来说,健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工作制度,是新形势下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内在要求,是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只有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工作制度,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切实发挥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各项制度的表率作用,才能真正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才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当前群众工作问题主要出在制度建设上

当前,我们的党群、干群关系总体上是好的。但是,在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难点。主要问题有:一是一些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对群众没有感情,不愿联系群众。二是一些党员干部推进群众工作的方法简单,联系群众的渠道不畅,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不善联系群众。三是一些党员干部缺乏不断学习的自觉性,缺乏正确把握复杂形势、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素质能力不强,不能联系群众。四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党的群众基础也发生了变化,群众工作难度增大。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党员干部的主观因素,也有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客观因素。

就制度体制来说,影响党群关系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制度体制创新滞后。比如,在干部管理体制上,中央2009年出台了 《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要求加强群众满意度的考核,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没有切实探索把党管干部和群众公认有效结合起来的体制机制,群众考核流于形式。在一些干部的思想深处,密切联系上级领导比密切联系下级群众更重要。在干部的考核体制上,偏重经济业绩考查,服务群众成效考评流于形式。第二,制度不完善,缺乏系统化。近年来,各地围绕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出台了一系列制度。但在制度建设上,往往比较重视实体性制度,而轻视程序性制度,许多制度在操作上缺乏明确的规定,而不能付诸实践。另外,在制度的内容上,个别制度多,系统性制度少,没有形成层次结构合理、权力配置均衡、内容协调耦合、链条环节承续的制度体系。在制度的设计上缺乏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往往是发现了问题才推出制度,疲于应付制度“漏洞”。第三,制度执行不力。制度的效力、威慑力取决于制度执行的程度。然而,当前我们很多行之有效的制度并没有贯彻落实到位,其中既有领导干部制度意识淡薄以及制度不完善、缺乏操作性的因素,也有我们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重视不够的因素。一些地方对于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没有严格、及时地查处,致使种种制度成为摆设、流于形式。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