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拟提纲”是改文风

“亲拟提纲”是改文风

中央政治局于6月22日至25日召开专门会议,回顾总结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联系思想实际和所分管地方部门单位的工作实际,分析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研究提出加强作风建设的措施及有关制度规定。会前,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自己动手撰写了发言提纲。(据6月26日《人民日报》)

政治局委员自己动手“亲拟”发言提纲,估计在不少人看来,确实有些出乎意料。无庸讳言,现在不论哪一级组织,上至省部级机关,下到乡镇、街道乃至村委会,领导干部“讲话必要稿子,甚至主持会议的几句开场白、结束语,包括感谢、鼓掌之类的话也要打印工整”,而这一切皆由工作人员“代劳”,实在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拟文稿、写材料,本属党政机关一种常用的工作手段和工作方式,无可厚非。所以,机关需要写作能力强的干部,领导也格外偏爱文字功夫了得的干部。

凡事都有个度,否则,过犹不及。先前有一条段子很火爆:“春眠不觉晓,醒来写材料;举头望明月,低头写材料;红星闪闪亮,照我写材料;子在川上曰:我在写材料;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天到晚写材料;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材料;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正在写材料;千古兴亡多少事,只因满朝写材料!”话虽有点夸张,却形象地描绘出机关干部身陷“材料堆”的窘境,也折射出一些机关文牍主义风行之势。

机关工作中的诸多毛病,常常能从领导身上找到影子。有的领导同志,把“一本正经”地作报告、念稿子视为“领导范”,加之自身能力不够,大会讲话也好,工作汇报也好,座谈发言也好,都过分依赖秘书起草稿子,离开稿子就不敢说话、说不出话。有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国家部委的领导要下省里视察工作,行前通知省厅作好准备,省里的同志表示汇报材料已经完稿,只等部里领导光临指导。部里指示,请省厅的同志再辛苦一下,将部领导听取汇报后的指导讲话稿一并准备好。正是这样,一些领导干部惰性太盛,习惯于照本宣科、机械传声,才致“此处可能有掌声”之类笑话不时上演。

领导干部写文章,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写作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思考的过程、谋划的过程。如果找工作人员“代笔”,自己就不会去钻研业务,不会去了解情况,不会去寻求对策。找准症结才能有的放矢,胸有成竹才能下笔有神。领导干部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望闻问切”,在充分占有和分析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出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文字才有份量,文章才有成果。况且,“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领导干部经历了字斟句酌、冥思苦想的写作过程,方能体味为文的艰辛,进而引领朴实、洗练、清新的文风。

中央在作风建设上,反复强调要“照镜子”。从李克强听汇报“不时发问”、王歧山开会“不念稿子”,到政治局委员“亲拟提纲”,中央高层的率先垂范,好似一面新文风的镜子,照出了一些领导干部文风上的差距,照亮了各级机关改进文风的方向。弘扬优良文风,就在领导干部自己的笔下。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