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工作者的楷模华益慰(2)

医务工作者的楷模华益慰(2)

“病人只有病情轻重之分,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病人只有病情轻重之分,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在华益慰眼里,不管是官员还是平民,都应一视同仁,精心救治。对于那些生活窘迫的贫困患者,他更是关怀备至。

华益慰体恤病人的不易,从来不让病人多花一分钱,不该开的药品坚决不开,能省的耗材尽量节省。在手术中,很多医生喜欢用一次性吻合器缝合刀口,尽管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但是患者买一套吻合器,需要花数千元甚至上万元。所以,对于经济困难和不愿意用吻合器的患者,他尽量不用,而是用手一针一针地缝合。虽然自己辛苦点,却为患者减轻了负担。同事们评价:“他的缝合技术一点不比吻合器差。”

河北唐山丰润县的农村女孩王文亚,患了食道静脉曲张,从6岁起就吐血、便血。在乡卫生院,她曾做过两次手术,却无任何好转。1992年,她在20岁那年,整整吐了一脸盆血,命若游丝。母亲横下一条心,说啥也要到北京的大医院去。可是,很多村民说:“到了北京,不带上一书包钱,根本做不了手术。”她的母亲说:“那我就找解放军的医院,解放军最爱老百姓,或许能少花点钱。”于是,她带着女儿来到北京军区总医院。经过检查,有些医生感到棘手,认为如果收治风险太大,倾向于保守治疗。她不甘心,又找到了华益慰。

经检查,华益慰发现小女孩的血色素只有3克,而只有到10克以上才具备手术条件。于是,他让母女俩先住下,安慰女孩的母亲道:“小孩的恢复能力强,只要好好补充营养,贫血不难纠正,等血色素提高后,我马上给她做手术。”

不出所料,女孩的血色素很快就上升了。6月的一天,早晨7点30分,护士送她到手术室。在手术室门前,华主任一边和女孩打招呼,一边微笑着向她母亲摆手,说:“您放心吧!”

女儿进了手术室,母亲的心一直悬着。由于两次手术后,组织粘连严重,如果一不小心,撕裂血管或者组织,后果不堪设想。华主任小心翼翼,像绣花般手持刀剪,一毫米一毫米地剥离,将手术一直进行到下午4点30分,终于获得了成功。护士们说:“从上了手术台,华主任的汗就没断过,我们为他擦了一天汗。”

不久,女孩即将出院。母亲的心惴惴不安,心想:这么大的手术,上次在乡卫生院还花了5000多元,这次少说也得上万元。可结账时才发现,只花了3000多元。原来,华主任处处精打细算,能省则省,千方百计节约费用。如今,女孩的病完全好了,已经结婚生子,一家人感激不已。

华益慰的一片真情,赢得了患者的尊重和信任。很多患者做了一次手术,就把他铭记心里,几十年来一直保持联系,像亲戚一样走动,甚至把他当成了最亲的人。

2003年1月,一名患者因车祸导致脑出血,偏瘫失语,吞咽困难,一直靠鼻饲进食,营养严重不良,人瘦得皮包骨头,并出现肺部感染。2004年3月,华益慰决定给他实施胃造瘘术,以改善他的营养状况。手术前,尽管病人无法正常交流,华益慰仍像对待其他患者一样,耐心地交代手术事宜。例如,手术切口有多大、开刀路径是什么、大约需要多长时间、术后注意什么等。手术那天,华益慰早早站在手术室门前迎接病人。细心的家属看到,病人的嘴角一咧,说明是在笑。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病人存在记忆障碍,连自己的孩子也经常叫错名字。但令人惊奇的是,每当他看到华益慰的照片时,就会异常兴奋,用手比划着叫嚷,表示他认识华益慰。

“廉洁是医生的本分,贪财图利,乘人之危,根本不配当医生。”

华益慰一生本本分分,清清白白,把品行看得比命都重。从医56年,他从未收过一个红包,从未拿过一次药品回扣。

童年时期,他的家里就悬挂着“医乃仁术”的匾。当他成为军医后,更知廉洁是立身之本。他说:“生病本来就是一件不幸的事,很多人有病治不起,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轻易住院的。廉洁是医生的本分,贪财图利,乘人之危,根本不配当医生。”

9年前,华益慰为张秋海的老伴做了小肠癌手术。术后,张秋海将一个领带夹盒送给华益慰,说是纪念品。华益慰打开一看,发现里面有1000元钱,忙追出去,可张秋海已离开了。

后来,他一直没有找到退还这1000元钱的机会,便将这个红包以张秋海的名字,存在医院附近的银行,准备有机会还给张秋海。

斗转星移,张秋海搬家了,按原来的地址总是联系不上。躺在病床上,华益慰还惦记着此事,郑重地嘱咐家人,一定要想方设法找到张秋海,退还红包。

今年6月,华益慰的爱人张燕容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张秋海。76岁的张秋海看到9年前的钱又回来了,感动得老泪纵横。得知华主任病重的消息,老人泣不成声:“华主任当年给我老伴做手术时,他太累了,我是想让他买点补品的。如果我知道你今天是来退钱的,我说什么也不会让你进门。我老伴得病十几年了,至今还健康地活着,是华主任给了她一条命,这个钱我绝对不会收。”张燕容说:“我知道你对老华是真心实意的,你也知道老华的为人,这可是他最后一个心愿,请您一定收回。”

无奈之下,张秋海来到医院,对病床上的华益慰说:“这个存折你不要,我也不要,我要把它交给组织,让它成为教育医务人员的一本教材。”如今,这个特殊的存折保存在医院里。

这并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很多患者想尽办法给他送红包,却从没有人成功过。每当有患者托人给华益慰送礼时,了解华益慰的人都说:“华主任从来不收礼,送了礼反而给他添麻烦,惹得他又是解释,又是找人退还,分散精力。”

北京军区总医院药械科副主任张卫东说:“我曾介绍一个病人让华主任做手术,病人为了表达心意,要给华主任1000元,我就告诉他,华主任不会收。病人提出送东西,我说送东西也不会收。结果,病人不干,让我陪他送了一个果篮,并悄悄塞了一个1000元的红包。谁知,第二天,他让科里的医生把钱和果篮都退回来了,在装钱的信封上还写了一句话:“小张,病人现在正是需要钱的时候,让病人全力治病,心意我领了。”

华益慰做手术,从来就没有收红包的念头。有人不理解华益慰的做法,认为他“观念太保守”、“跟时代不合拍”。华益慰说:“如果一个医生把钱看重了,就会把病人看轻。现在,有个别医生禁不住诱惑,我愿以我的言行在医德医风上起一点作用,希望有更多令人放心的年轻医生成长起来。”

华益慰温文尔雅,很少生气。只有病人硬要给他送红包的时候,他才会沉下脸来。

1998年5月,离休干部赵连和曾因患胆管炎,住院3个多月,病情反反复复,始终无法痊愈。最后,华益慰劝他下决心做手术。但是,老赵有思想顾虑,怕动刀子。华益慰就耐心地解释手术的必要性,终于使他接受了手术。手术前,老伴刘秀荷不放心,偷偷塞给华益慰一个1000元的信封。结果,手术一开始,护士长就找到她,说:“您的老伴上手术台了,很顺利。华主任让我把红包退给你,他一辈子没收过红包,你不能破了他的规矩。”

手术后,老赵恢复得很快。出院前夕,刘秀荷在楼道里正好碰见华益慰,她把早就准备好的一个信封递过去,说:“华主任,这是你的一封信。”华益慰一看,竟然是一个红包。他当场就生气地说:“老刘啊,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我说过不要,你干吗一次次地这样做呢?你拿回去!”此后,她又给华主任买过月饼、茶叶,都被退回了,至今老两口也不知道该怎样感激华主任。老赵说:“我一摸到肚子上的刀口,就想起了华主任,那是他留给我最好的纪念啊。”

有的年轻医生问华益慰,怎样才能做到拒收红包。他说:“收红包这种事,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拒绝的最好办法就是,从第一次开始就不要收!”

当然,华益慰并非绝对不近人情。有的农民从乡下赶来看他,带些红薯、玉米、花生等农产品,他就会欣然接受,说:“自家地里种的我收下,花钱买的我不要。”

“别小看阑尾炎,它可以和十多种疾病混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误诊误治。”

在外科界,华益慰以手术精巧细腻而著称。无论是多么复杂疑难的手术,他都能做到沉稳操作、层次分明、止血彻底、科学处置。凡是亲眼看过华益慰为病人做手术和亲身接受过华益慰治疗的人,无不为他精湛的技术而佩服。

著名医学专家、北京医院名誉院长吴蔚然十分欣赏华益慰的医术,有时遇到一些特殊病人会诊,他就会想到华益慰:“老华来了,我就放心。”

做手术是“良心活”,这是华益慰经常说的话。他始终根据病人的病情决定治疗方案,该手术的一定手术,不该做的手术坚决不做,决不给患者过度治疗。手术台上出现险情,他麻利迅速,处置果断。一般手术他沉稳细致,决不赶进度。有人说:“华主任老了,手太慢了。”而了解他的人却知道,华主任的手术精益求精,从开刀到缝线,都是亲自上手。在他看来,一名合格的外科医生应十分珍惜和爱护患者的正常组织,不能随意开口子,增加患者的康复难度。他一生做手术数千例,不仅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而且例例都是精品。

在外科界,他以手术精巧而闻名。他做的肿瘤切除手术,原位复发率很低。他说:“给病人做手术,不能只想到瘤子怎么切,还要想到术后恢复,不能盲目追求速度,忽视质量。”

1993年10月,42岁的新疆石油管理局职工刘树河被诊断为胃癌,经过华主任手术,胃被切除了4/5。如今,他依然健康地工作着,一直没有复发。近年来,新疆石油管理局有20多位癌症患者慕名从克拉玛依、石河子等地远道而来,都是华主任做的手术,很少有复发的。华主任高超的医术在油田中传为佳话。

作为一名“大牌”专家,他不仅从来不拒绝做小手术,而且把每一台小手术都当成大手术做。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手术,可每一次做手术前,他都要反复研究病情,术中精细操作,术后严密观察。因此,他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他告诫学生们:“别小看阑尾炎,它可以和十多种疾病混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误诊误治。”

“饱满的谷穗永远低着头,而空虚的毛毛草却翘着头。人要做沉甸甸的谷子,不要做轻飘飘的毛毛草。”

华益慰是个少有“光环”的专家。虽然在外科界知名度较高,但他从不刻意追求头衔、论文和奖项。

华益慰常年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每年要做大量的手术。他耐得寂寞,不慕纷华,鄙视虚名,厌恶作假。他一生中最大的医疗“成果”,就是几千例经过他精心救治的患者和他帮带的200余名外科医生。

这是华益慰的一张学术成果“清单”:从医56年,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6篇,参与编著的《手术学全集》获1999年度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另获四等奖两次,医疗成果三等奖一次,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数量确实不多,但每一个成果都是他总结临床实践的用心之作,没有一点“水分”。他学风端正,从不挂虚名,甚至自己参与的研究工作,如果认为贡献不多,也不同意署名。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就注意到国际上以术前化疗为代表的乳腺癌综合治疗新思路,提出应该加强和内科的协作,对于适合的病人应先由内科进行化疗,当瘤体缩小后再行手术。于是,他和解放军307医院的宋三泰教授密切合作,为此做了大量临床工作。1999年,宋三泰教授把已经发表的一系列文章整理后,准备申报临床成果奖。他征求华益慰的意见说:“您是这个工作的发起人之一,名字是否排在前面?”华益慰诚恳地说:“我只做了开头的一点点工作,后面的大量工作是你带领年轻人完成的,千万不要署我的名字。”最后,这一成果获得了全军医学临床成果二等奖。2004年,在这一成果的基础上,宋三泰主持的乳腺癌治疗工作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准备申报更高奖项。宋三泰再次和华益慰商量,说:“这次报奖可以有更多的人署名,是否把您的名字署上?”华益慰说:“这些年我没有参加实际工作,你们做的工作非常扎实,我同意报奖,但是我不能掠人之美,还是让更多的做实际工作的年轻人署名吧。”后来,这一成果获得了全军医学临床成果一等奖,华益慰再一次当了“幕后英雄”。

为了使新分配的研究生发挥科研特长,华益慰积极支持建立实验室,为他们提供科研条件,他们的论文都交给华主任审查修改,华主任总是认真地提出修改意见。考虑到华主任付出了大量心血,现在武警总医院工作的外科主任医师张新国深情地回忆说:“我们经常在华主任修改过的论文署上华主任的名字,他每次都坚决地说,工作都是你们自己做的,我没有参与就不要署我的名。”

华益慰治学严谨,在对待科研、学术成果等一系列问题上,处处为人师表。他常说,人是要经过历史考验的,科研成果也是要经过历史的考验,科研成果绝不能因为我们不认真负责、掺假而让后人骂。他担任北京军区普外专业组组长,每年有大量的学术论文请他审阅,他都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报奖单位、个人的论文认真审阅,反复查阅文献资料,亲自考证临床效果,从不草率下结论,从没有评过人情奖、关系奖。

华益慰的座右铭是:淡泊宁静,敬业乐群。他有这样一个比喻:“饱满的谷穗永远低着头,而空虚的毛毛草却翘着头。人要做沉甸甸的谷子,不要做轻飘飘的毛毛草。”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