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由来与危害(3)

核心提示:在近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是和全盘西化同时出现的一个思潮。为什么改革开放以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又重新抬头?这既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形势下的一种历史现象,也是对西方反共势力企图“和平演变”社会主义中国的一种响应,还反映了新时期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逆向发展的追求。

最近,我花两个多小时读完一本名叫《重启改革议程——中国经济改革二十讲》的书。我觉得书中体现的基本上就是在改革开放当中的市场原教旨主义,即是盲目崇拜市场。市场原教旨主义必然走向私有化。书中非但不提我国取得的成就,反而提出了我国改革的一个前提,就是前30年我国已经到了老百姓、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一起受难,国将不国的地步;另一个前提是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彻底打破了姓“社”、姓“资”的意识形态框框,为进一步改革铺平了道路。这简直是信口开河。这本书还进一步提出,国有企业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苏联教科书的束缚,已经成为进一步改革的主要障碍。现在我们国有企业已经不到经营性资产的四分之一了。北大一个明星经济学家在去年年底的高端论坛上就提到,今后几年我们要做三件事情:第一,国有企业私有化,全部私有化;第二,土地私有化;第三,银行自由化。按照他们这一套,我们还有社会主义吗?我们所有的革命成果就要全部丧失。

                               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若干特点

过去特别是在旧中国,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比较直观,诸如:骂中国落后,不讲礼貌,吃饭时候大声喊叫,随地吐痰、挖鼻孔,不文明。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亮、比中国的圆。在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呈现出若干新的特点。

一是“告别革命”论。

“告别革命”本是一本书的名字。在《告别革命》里讲到,革命容易使人发狂,失掉理性,革命具有残忍、黑暗、肮脏的一面。革命是一种能量的消耗,改良才是一种能量的滋润,改良是最好的。改良可以成功,革命一定失败。革命引来的是百年的疯狂和叹息。简而言之,在新的历史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集中表现就是咒骂革命,认为激进害了中国。诸如说,谭嗣同干嘛要去死,干嘛要搞变法?林则徐抗英也激进,还是琦善比较实事求是,打不过,就妥协。由此演绎推出:一切近代的革命和进步运动都是错的。这简直是荒谬!

二是以“学术研究”的名义出现。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学术研究”的名义出现,就是在重评历史、重写历史的名义下,设置一个又一个理论陷阱。诸如,将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改成旧中国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指的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还保留着封建制度,由于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所以,封建社会就变成了半封建社会。外国的强盗和中国的封建势力,互相勾结在一起,成为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由此,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成为了中国革命的一个起码前提。那么,将其改成旧中国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社会,这意味着什么呢?半资本主义是中国的进步,这是不错的。但是,由此却推出一个谬论,就是不需要用中国的革命去解决半封建问题,而要用发展资本主义来吃掉半封建,因此革命就完全没有必要。这样轻轻的转换,就把帝国主义的侵略隐瞒掉了。看起来这是一个学术问题,但从根本上讲,它成为了动摇我们革命的依据。以此否定革命。

这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仅主要表现在历史研究的领域里面,还表现在影视、小说、网络,以致美术。有的转换成所谓的戏说历史、泡沫电视剧等。也有严肃的,就是转化成一种所谓新的历史观的影视作品。最典型的就是前几年放映的《走向共和》的电视剧。在这部电视剧里面,西太后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李鸿章成了维护国家利益的化身;袁世凯是有能力的人物,甚至是与孙中山、黄兴等人一样,都是为了给中国寻找出路。用他们的话讲,都是悲剧英雄。倘若如此,承担近代中国丧权辱国、割地赔款、人民遭受无穷灾难这一历史责任的法人代表,都找不到了。所以,以“学术研究”名义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搞乱人们的思想,危害是非常大的,值得我们注意。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