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狂风 寒夜巡逻
■日记:“每一次步巡,甚至每迈出一步,就是一个安全的信号”
2009年7月8日8时30分,沈战东和战友一起来到六道湾派出所,开始了第一次在乌鲁木齐街头的巡逻。边城的盛夏,骄阳似火。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他们戴着沉重的头盔,身穿厚厚的防弹衣和笨重的陆战靴,腰挂警棍,手持盾牌,一步步、一圈一圈地巡逻在大街小巷。到不了中午,身上的装备就好似从水里捞出来一样,黑色的作训服浸出了一圈圈白色的汗碱。
日复一日,在大雨中巡逻,在狂风中巡逻,在寒冷的夜色中巡逻,直至晨曦初露,乌鲁木齐又迎来平安宁静的早晨,满身疲惫的沈战东和战友们击掌庆贺。初来时,繁重的勤务一度让他口腔溃疡吃不了饭,他悄悄吃上几片药,硬挺过去了。
“郑州特警辛苦了!”听到街上市民们一句亲切的问候,沈战东和战友们就忘记了一切疲劳。
一次,沈战东在走访中了解到,乌鲁木齐市仟叶培训学校地处黑龙江路与公园南路交叉口,每天有2500多名学生分多个时段上下课,横穿门口车水马龙的黑龙江路时,家长和学校十分担心。沈战东马上与校方领导联系,主动担当起了路口的交通指挥。无论刮风下雨,全副武装的他和战友们风雨无阻。时间久了,孩子们从这里经过时,都会习惯地举手敬礼。
2009年8月,乌鲁木齐发生“针刺事件”,人们刚刚平复的心灵再次笼罩在阴云之中,沈战东和战友们也在经历着一次特殊的考验。9月2日下午,沈战东和其他10名队友一起在小西门附近抓获了一名涉嫌针扎群众的青年,正准备移交处理时,围观的群众情绪激愤。沈战东何尝不是个嫉恶如仇的汉子!可是,情绪不能替代法律。沈战东和战友们一起,用身体护挡着,将这名青年押上了警车。
暴风雨过去了,乌鲁木齐又恢复了平静。但是,这座城市的安全依然是党和政府的牵挂。巡逻,巡逻……依然是每一位特警在乌鲁木齐的全部生活。每天,沈战东都在用双脚一次次丈量着乌鲁木齐的街道小巷,单调、乏味、艰苦,需要默默地承受着。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坚信,每一次步巡,甚至每迈出一步,就是一个安全的信号。它会驱散边城百姓心头恐慌的阴霾,让平安和谐重归这座经历过磨难的城市。”
海地地震中遇难的8位中国维和英雄的事迹令沈战东震撼。1月20日,他写下了生前最后一篇日记:“我的血液里流淌着祖国给我的坚强和温暖,我的胸膛里燃烧着我对祖国的感恩和热爱。为了祖国,我没有什么值得吝惜,没有什么不能舍弃。”
10天后,他以身殉职……
援疆特警(链接)
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公安部从全国抽调公安特警援助乌鲁木齐维稳。半年多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公安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援疆特警积极投身维护乌鲁木齐社会治安稳定工作,积极开展爱民实践活动,不断和谐警民关系,增进各民族团结,为促进乌鲁木齐社会治安稳定大局的不断好转做出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截至2010年1月31日,各援疆特警队共执行清查任务2369次,协助当地公安机关查破各类治安刑事案件1503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3334名。与此同时,各援疆特警队深入社区、学校、厂矿单位和各族人民群众家中,加强与群众的联系沟通,救助、服务群众57444起,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100余万元。
编后
28岁,风华正茂,沈战东毫无保留地把生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穿上了警服,头顶着国徽,就要用行动来践行。”这份责任感,让他在祖国召唤时义无反顾,让他在生死关头奋不顾身。
这些年来,在抗洪的激流中,在抗震的危难时刻,在抓捕暴徒的危急关头,在奥运安保的关键时刻,冲在最前面的,总少不了这些无私无畏的人民警察。他们用血肉之躯为人民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沈战东短暂的一生,集中体现了人民警察对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目标和事业的追求;体现了人民警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政治本色;体现了新时期特警队员尽职尽责、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品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